作家蛇从革,诗人、批评家杨庆祥,导演、监制杨超,编剧周荣扬日前相聚一堂,他们的诸多话题是因蛇从革新武侠派小说系列《南宋四大道场》而起。
《南宋四大道场》是蛇从革最新小说系列,小说构建了一个以南宋为背景的虚构宇宙,蛇从革巧妙地和历史真实战役结合,把简略的史书变成更丰富更详细的、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故事”。据介绍,该系列包括《南宋四大道场之骷髅道场》《南宋四大道场之卧龙道场》《南宋四大道场之雷公道场》和《南宋四大道场之螺蛳道场》。新近面世的第一部讲述了少年鲜于刘光对抗外敌的故事。
谈及写作灵感,蛇从革说他曾去重庆合川钓鱼城游览。在13世纪的宋蒙战争中,钓鱼城成为川渝山城的重要防御节点,南宋军民依托城池固守长达36年。这段历史深深震撼了他,“我更喜欢在大的历史事件中寻找一些可乘之机,寻找一些讲故事的缝隙。”
蛇从革说:“《南宋四大道场》是真正意义上,完全按照历史走向来书写的玄幻小说。”他告诉大家,这四本书从1259年一直写到1279年,写了19岁到39岁的鲜于刘光。
对于蛇从革而言,古龙、金庸这些武侠大家注定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在他看来,古龙的作品彰显个人英雄主义,金庸的作品融入了更多的家国情怀和儒家的道德规范。“《四大道场》故事的发生时间正好与金庸《射雕侠侣》故事发生时间重叠,所以这部作品也算是向金庸先生的致敬之作。”
“开头非常壮阔,时间的纵深拉得非常长。”杨庆祥甚至坦言,中国当代小说很少能看到这样类似的写作,即第一章就把一百多年的时空全部勾勒出来。“我们也可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类似于《魔戒》《哈利·波特》这样的一个书写系统。”杨庆祥说,这是看完蛇从革新作最大的感受。
实际上,蛇从革是“全能型”的写作者,创作类型十分丰富,从悬疑到科幻,从玄幻到奇幻,从传奇到克苏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蛇从革坦言:“我更喜欢每次创作时,都挑战一下其他类型的表现形式。”
迄今为止,蛇从革出版有《三铜:泰晋亨策》《长江之神:化生》《异事录》《大宗师》《异海》《密道追踪》《翡翠帝国》《蛇城》等。其中《异海》曾荣获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银奖。
纵观蛇从革作品,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影子,比如蒲松龄,比如金庸,比如乔治马丁,比如希区柯克,以及秦汉史家笔触、唐人小说风骨,还有些类似于明清笔记的民俗民风敷衍成文的闲笔。而传统文化元素也深深嵌入其作品中,对此,蛇从革坦言,“我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很仔细,叫《黄帝内经》。”而老子的《道德经》他至今都能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