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小时圈的国宝秘境:河北小城藏宝探秘”

  • 2024-07-10 16:44:00
  • 河北旅游

在河北的广袤土地上,定州,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这里却是一个充满故事和历史的地方。定州,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曾是春秋时期的筑城之地,战国中山、汉中山、后燕三次在此定都,被誉为“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走进定州,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这里不仅有9处国保建筑,还有两件国宝级的文物——东汉的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和北宋的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它们是河北省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

定州的交通便利,无论是乘坐高铁还是自驾,都能轻松抵达。从北京出发,高铁仅需1小时,自驾也只需2个多小时。这里的物价亲民,市内交通便捷,无论是叫车还是打车,都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崇文街是定州的繁华地带,仿古建筑群中藏着众多小馆子和小吃摊,夜市的热闹非凡,是体验当地生活的最佳去处。

直隶安家牛肉罩饼、瓦房的民间风味定州菜、大龙冰淇淋等美食,都是不容错过的。定州焖子、缸炉烧饼、定州饸饹、扒糕、手掰肠、八大碗等当地特色美食,更是让人垂涎三尺。如果你打算在定州住一晚上,不妨在日落之后去逛逛,灯光璀璨,许多打卡拍照点都非常出片。

作为一座古城,定州的核心景点非常集中。博物馆、贡院、文庙、开元寺塔、定州署等都集中在崇文街、宋街一带,适合集中游玩。定州博物馆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的博物馆,但其藏品实力强劲,馆藏文物5万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国家珍贵文物965件。这里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许多文物还经常被借调到其他博物馆展出。

定州博物馆的对面,就是建于乾隆年间的贡院。这里是现存规模最大且唯一文武兼备的科举童生考场,展出许多科举相关的物品。魁阁号舍是贡院的主体建筑,正中攒尖顶,两侧依次降低,形成奇特外观,成为定州贡院的突出特点。独特的四级设计代表科考的四级考试,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从贡院出来,穿过崇文街的东门,走不了多远,就到了定州衙署的后门。虽然定州衙署的全部建筑在上世纪70年代被全部拆毁,但2014年的时候重新复建,成为了现在的州府文化休闲区。虽然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古建筑,但也是个拍照打卡的好去处。

从定州府正门出来,对面就是开元寺塔了。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塔,每天只有60个登顶名额,如果时间充裕,早上来的话,可以登塔远眺,感受古塔的雄伟。作为河北四宝之一,开元寺始建于北宋,是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塔。这座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代表,也是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塔内保留了宋代壁画和砖雕斗拱,是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

定州古城里保存了许多完好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到古代,感受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喧嚣。始建于唐大中二年的文庙,是河北省保存最大,建筑格局保持最为完整的孔庙古建筑群。这里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院内有苏轼任知府时亲手栽种的槐树。走在定州文庙中,仿佛让我穿越到了2000公里以外的云南建水,我还记得第1次到访建水文庙时所获得的那份震撼。

如果你时间充裕,还可以去2000年前的汉墓瞧一瞧。虽然大部分展品,已经转移到了定州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但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的北庄子汉墓,现有有铭刻和墨书的石块634块,是研究汉代书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资料。

这两年,我去了不少以前根本没想过要去旅行的小城市,这些地方,也给了我不少惊喜。不光是在河北,在全国范围内,还都藏着无数个像定州这样默默无闻的小城市,这些城市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等待着我们的到访。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也展望着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在定州,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触摸到文化的脉动。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故事,每一道菜,每一处景,都蕴含着情感。定州,不仅仅是一个旅行的目的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文化的探索。

在这里,你会发现,历史并不遥远,文化就在身边。定州,这个河北的小城,用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如果你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那么不妨来河北的定州走一走、看一看。在这里,你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够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