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我们国家的首都城市,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知名度高更是一座非常受国内外游客喜欢的一座城市。与此同时,佛教在清朝时北京的传播也是非常的广泛,当时的百姓们在皇权引导以及宗教影响下,经常去寺庙上香拜佛。
在清朝时期全国各地的寺庙非常多,不过经过后期多年的战火连绵以及佛教衰落,不少寺庙已然消失在世间。留下来的寺庙,就成为了难得的风景,而厚重的历史和古老的宗教文化也为这些寺庙披上了一层古朴的淡光和一层神秘的面纱。潭柘寺,是一座自西晋永嘉元年而建的佛庙。
北京潭柘寺刚开始它叫做“嘉福寺”,它是佛教传入首都北京地区后最早修建的一座寺庙,但初时佛教传教不顺利,而后衰败。直到唐朝,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此地开山建派,潭柘寺才开始为世人所知从此便开始走向兴盛之路。潭柘寺几经沉浮,潭柘寺的香客多了又少,少了又多,其中不乏王公贵族,也多得是平民百姓。
潭柘寺经过后期多次的不断扩建和修复也从最小只有小小的几间幽室殿堂,添了又添,拆了又建,变成如今鳞次栉比的佛殿僧院。潭柘寺虽然寺庙的占地面积只有2公顷,但是由于周围的森林都在寺庙的辖区范围内,因此,潭柘寺的总面积达121公顷。时间就像是一把刻刀,把这座寺庙雕刻得越加古朴厚重。
在老北京人口中有有句民间传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间说法。据说:潭柘寺错落有致的建筑给予了当时北京城的总设计师姚广孝很大的设计灵感,北京城很多处地方都曾是仿照潭柘寺而建的。比如,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不同之处就是太和殿高大了一点。
潭柘寺的结构布局是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其中,左右对称,整个建筑显得庄严、肃穆、主次分明,而故宫的结构布局也是如此,建立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来一次潭拓寺,你反而能感受到最原始最古老的的北京城风景。潭柘寺里的景色也非常优美,比如潭拓寺内拥有著名的十景。
潭柘寺十景即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南薰、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行走在这1700多年时间流过之地,看云卷风起,日落月升,听那佛语钟声,这种感受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