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面的藏品有143万件,想要一天看来根本不可能。所以划重点,里面的10件镇馆之宝一定要看,要不然真的就白去了。这条攻略有一点长,记得点赞关注加收藏。
门票是免费的,但是一定要提前预约,约好了按照时间段过来,这里还有免费的寄存处。进来之后,先从地下一层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开始逛,十件镇馆之宝都在这里。
第一件北京人背鹿雕像,就是我们上学的时候课本里的那个,这是根据考古研究制作的,还原了50万年前北京人的生活场景。为什么是人背鹿,因为鹿要被吃,所以它不愿意背人,那个时候北京人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主要狩猎的就是鹿。
第二件,鹰大爷,鹰形陶鼎。1957年陕西一大爷工地的时候打出来的,拿回家当了喂鸡盆,后来专家去当地考古,在专家的劝说下,大爷准备把鹰大爷上交了。它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作,最近大概5000年到7000年。站立的星星造型,双腿的尾部正好形成了一个三角支撑。它在国内唯一一件以鸟为造型的陶器。它可不是用来盛水的,而是古代巫术活动中的精神武器。
第三件,舞蹈纹彩陶盆,1973年青海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具文物。它用来涂水的盆里有三组舞蹈图,每组五人。它证明了当时的先民除了狩猎,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而且这幅图真实生动的展现了先民舞蹈的样子,是非常珍贵的图像资料。
第四件,玉琮,它是新石器时代两种文化当中最重要的一种礼器,它命以天方土女帝,这是古人用来沟通天地的法器。内圆的结构象征天,外方的结构象征地,外面的神人兽面纹则体现了当时巫术的活动情况。
第五件,红山文化玉龙,它应该是龙的原始形态,享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第六件,人美鱼文彩陶盆,人美鱼人充满了神秘色彩,它像个盆,但可不是盆,而是儿童的棺盖。
第七件,鹳鱼石斧彩绘陶缸,禁止出境文物七八年河南出土,距今大概六千多年,因外表太普通而被很多人忽略掉了,这个陶缸可不是用来装粮食、装水的,而是用来装人的棺材,它的珍贵之处在于上面的彩绘,这是这罐鸟嘴巴里叼着一条鱼,旁边一把斧子,什么意思,罐和鱼分别代表着两个部落,在部落的争夺当中,罐头取得了胜利,而斧子就是权力的标志
第八件,后物青铜方鼎,看着眼熟吧?我们上学课本里它叫司母戊鼎,现在改名了,国家一级文物,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1939年河南安阳市出土,人称青铜之王。因里面有后母戊三个字因此而得名,重达八百多公斤,是目前中国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第九件,大盂鼎,国家一级文物,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清朝陕西出土,1952年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七年后转到了这里,收藏上面刻有两百多个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第十件,大名鼎鼎的四羊方尊,中国十大传世国宝,禁止出境文物。我相信只要是个中国人应该就知道它它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个器具浇筑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制造性。1938年湖南出土三兄弟种红薯的时候发现的,四百大洋卖给了古董商,也还是在这一年,鬼子空袭把它炸成了二十多块。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被专家修复,当时放在了湖南省博物馆展出,后来被借到了北京展出,一直放到了现在也没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