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长城,徒步金山岭长城,拾级攀顶环顾四周,天高地阔无遮无拦,伸手可触悠悠白云,低头目盈灿灿原野,举目远眺,似巨龙环卧于群山之巅,如诗如画,雄壮瑰丽。
金山岭长城简介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由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官时期(1567年—1582年)续建完成,在修建时因地制宜、用险制塞,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它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火台3座,城关相连、敌楼相望、处处布防、道道设险。其挡马墙、障墙、文字砖墙、麒麟影壁墙、将军楼防御体系等在万里长城中难得一见,它又以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景观奇特、建筑艺术精美、军事防御体系健全、保存完好著称于世,堪称万里长城的巅峰之作,素有“万里长城 金山独秀”之美誉。
金山岭长城主要打卡点
金山岭长城的建筑之美,体现在依山造势的布局,峰回路转的构思;体现在城墙墙体建筑的稳重扎实,坚固持久;体现在雄关要塞的精心设计,敌楼烽台的细心营造,走在金山岭长城上,看一场古代建筑艺术的盛宴。
砖垛楼
因敌楼修建于砖垛关的一侧,故称砖垛楼。此敌楼在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时期进行了修改扩建。箭楼为两层,由木梯相连,为砖木结构。
二楼北侧设有三个箭窗,南侧为门窗,楼顶形制为硬山式。此敌楼地处极卫之地,是防御砖垛口的一座重要敌楼,也是金山岭长城唯一的一座双层木结构敌楼。
将军楼
此楼为砖拱结构的空心敌楼,南北宽9.7米,东西长10.5米,条石基础,青砖到顶,分上下两层,1985年对楼橹铺房依照原形制进行部分修缮。因敌楼为金山岭长城防御指挥的中枢,由烽燧、支墙、挡马墙、月墙、障墙、军事指挥所构成综合完备的防御体系,故称此楼为将军楼。
大金山楼
此楼始建于1569年,砖石砌筑,楼体内部呈船顶形状,上下层有楼梯连接。上层有砖仿木结构的铺房一座,仿木砖磨制的檐、檩、枋、等建筑构件精巧别致。1987年对铺房瓦件进行维修。
黑姑楼
此楼始建于1569年,原为砖木结构,后改为砖石修筑,分上、中、下三层,1986年对顶部铺房进行了修复。
小金山楼
小金山楼始建于1569年,海拔490米,用砖石砌筑,楼体内部呈船顶形状。分上下两层,有楼梯相连,上层有砖仿木结构的铺房一座。此楼形制比较特殊,楼西侧的长城与敌楼不直接连通,想要进入敌楼或到长城另一侧去,必须通过城墙内侧的券门绕道关内才行。1987年对铺房瓦件进行修缮。
西域楼
此楼原为砖木结构,因二楼的木制楼板年久腐烂塌掉,只保存下现在这样的墙体。84年修建长城时,砖料已经运至楼外,国家文物局专家建议在砖垛关至沙岭口这一经典环线上,保留一座历史原貌的敌楼,供后人观赏,因此未对此楼修复。
花楼
此楼建于1579年,为砖石结构,建筑工艺精湛,门、窗等石构均为汉白玉材质,并雕刻有各种花卉、猛兽等图案,故称花楼。
敌楼分上下两层,一层室内外为回廊式拱券,中部呈船篷顶形状;二层中间原建有歇山顶式铺房一座,四周出廊,现仅存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