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赏非遗之木版水印技艺

  • 2024-08-27 14:04:00
  • 天津非遗中心

木版水印源于中国古代雕版印刷的“饾版”套印。中国雕版印刷始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从存在的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印制的《陀罗尼经咒图》可见那时的雕版印刷技术已臻相当水平。

入明,套印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至万历、天启年间,技艺更为精进,形成多色叠印,有如“饾饤”,故亦谓之“饾版”。所谓“饾版”,与一般套印稍有不同。根据画稿笔迹的粗细曲直,润涩刚柔,设色的深浅浓淡,向背阴阳,进行分版勾摹,分别刻成若干版块,然后对照画稿,由浅入深,逐笔逐色,依次叠印,力求追肖原作,精确无误。

清代中叶,近代印刷工艺发展迅速。此后,雕版印刷逐渐衰落,先后为铅印、石印、版印代替。及至鲁迅、郑振铎两先生搜集研究中国雕版艺术品时,饾版套印仅印制一些诗笺花纸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新美术工作者的参加,利用饾版复制古今绘画成功,并定名为“木版水印画”,从而使一些稀世书画珍品,得以长期延续和广为流传,为民族文化的发扬做出贡献。

水印工具

1958年,天津荣宝斋从商业部划归文化局领导,恢复木版水印复制国画。同年“天津荣宝斋”“杨柳青年画生产合作社”“德裕公”合并,统一称为“天津杨柳青画店”,即现在的“天津杨柳青画社”。

画社拥有传统木版年画的制作基础,得到老艺人技术上的支持,加之天津地区盛产适宜木版水印制版所用的杜梨木,故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承优势。

天津杨柳青画社从事木版水印以来,复制名人字画多种。工艺虽较当年复杂,但要求严格,印制品无论工笔、写意,还是书法,水晕墨韵, 如同手书手绘,为现代印刷术所不能及。

木版水印画虽非原作,然而亦是艺术劳动的结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天津杨柳青画社木版水印制品的特点,即刻印精工、用料讲究、神致准确、装裱高雅。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