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避暑山庄山区:那些已逝的古建筑遗迹

  • 2024-10-22 18:27: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探秘避暑山庄山区:那些已逝的古建筑遗迹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a”,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三代皇帝的精心营造,成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瑰宝。然而,在岁月的长河中,位于山区的一些古建筑因自然灾害、战争或人为因素而逐渐消失,只留下了遗址和斑驳的记忆。10月9日,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宣教部在主任张凯旋的带领下,走进避暑山庄实地考察,一同探寻避暑山庄山区那些已经消失的古建筑,感受它们曾经的辉煌与遗留下的无尽遐想。

PART1.秋日探秘

鹫云寺

鹫云寺位于西峪深处,建于乾隆二十七年,是一座小型寺庙。

静含太古山房

静含太古山房位于西峪的山坳脊背之上,建于乾隆二十七年,为一座小型园林。乾隆題额“静含太古山房”,意为此处山深林密,清静幽雅,颇具太古时的野趣。西侧有小楼一座,乾隆題额“不遮山楼”,南有“趣亭”,北有“清凉甘露”方亭。

秀起堂

秀起堂位于四面云山的西山坡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是一处随山循势、跨溪越涧、规模较大的园林建筑。文津阁°和戒得堂建成前,这里是乾隆皇帝的便殿,常在此处理一般政务和举行宴会,秋天,也经常带后妃们来此观看山景。

创得斋

创得斋位于梨树峪最深处,建于乾隆二十五年,为一座跨涧小型庭院,主殿3楹,乾隆题名“创得斋”,是乾隆在山区营建的一所书斋,现残存围墙和拱基。

星津

星津位于创得斋的下方沟内,建于乾隆二十五年,是一座跨涧而建的城台 ,台下为山泉流经的水门,台上建阁,乾隆題额为“星津”,并赋诗曰:入山不见墅,到墅忽临山。依古松为幄,叠苍石作关。

碧静堂

碧静堂位于含青斋东南的半山腰,建于乾隆二十五年,曾是避暑山庄内一处绝佳的观景胜地。这里山碧水清,云容风态,处处动人。

山近轩

山近轩位于松云峡里2号别墅旁峡谷内的半山腰处,建于乾隆四十一年,是一座皇帝读书、吟诗、享受山居之乐的山地园林。正殿五间,乾隆題名为“山近轩”,在半月形台基之上,有“延山楼”,殿东山顶上还有一草亭,乾隆題额为“古松书屋”。这里依山而建,布局灵活,峰峦环抱,古树参天,颇具山居野味。

水月庵

水月庵位于松云峡里仙苑昭灵西南的一条溪谷内,建于乾隆二十六年,唯一遗存的庵前石牌坊,两面均有題额,前额为“光涵上下”,联为: 印不即离间是相非相,悟最澄明处内空外空。后额为“圆澈中边”,联为:山静尘清山参如是观,天高云净月喻本来心。

PART2.遗迹感怀

考察过程中,感悟了秀起堂的高朗不群、碧静堂的静谧雅致、山近轩的气势磅礴、水月庵的曲径通幽,以及其它众多已消失的古建筑,它们不仅构成了避暑山庄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更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文化瑰宝。这些古建筑,虽然已不复存在,如今,我们只能从遗址中窥见它们曾经的辉煌,但那份厚重的历史感,却让我们心生敬畏,更加珍惜眼前的文化遗产。而这些古建筑的遗址和传说,也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承德避暑山庄的青山绿水之间。

在这次探寻避暑山庄山区已消失古建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更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它们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同时,通过这次实地考察,也使我们对避暑山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将及时更新讲解内容,向广大观众讲好山庄故事、传播山庄文化,发挥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的教育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珍贵的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共同书写山庄文化的新篇章。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