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互通至白洋淀特大桥连接线工程(白洋淀大道)起点位于京港澳高速公路七一路互通,桩号K0+000。
路线向东横穿五辛庄,在前营村下穿京石铁路客运专线,继续向东经打油庄、沙堤营、臧村、贾辛庄,跨府河,经膳马庙在安新县安州镇西侧K20+500处与保新线重合,沿旧路继续向东,经安州镇、大寨村、际头村,终止于保静线白洋淀特大桥南侧引道,终点桩号为K29+659.993,线路全长28.666公里(不包括互通部分)。
听当地人讲,白洋淀是典型的北方湿地,它汇集了唐河、府河、漕河、拒马河等九条河水,那么多的沟濠、河道,把这些淀泊串联成了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宫。怪不得白洋淀游动着那么多的鱼。朋友早就约请我到这里吃鱼宴,白洋淀的鱼宴是远近闻名的。我们坐在一条木船上,穿行于纵横交错的芦苇丛中,但见绿水碧波,清亮得能够照见人影。
人在船上坐,那水里也就有了一幅动静相宜的剪影随波摇荡了。洁白的芦花,像下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白得夺人眼目,白得摄人心魄。再看成群的鹅鸭,满舱的鱼虾,正无言地向我讲述着白洋淀人其乐融融的平静生活。我向一位站立船头的老乡打个招呼,感叹道:“这里真美呀,像仙境一般。”老乡憨憨地笑了,自豪地说道:“那当然了,我们白洋淀古时候就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诗赞‘北国江南’,歌咏‘鱼米之乡’,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淀派’诞生之地,雁翎神兵扬威之处,‘小兵张嘎’造就之域哩。”我被这位老乡的情绪感染了,五彩缤纷的水乡随波流进了我的心底。情不自禁地想起孙犁先生的名篇《荷花淀》中对白洋淀质朴生活的经典描述来: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写得多美啊!这样美好的意境,是作家的创造,更是白洋淀的贡献。在一方富有灵性的土地上,我们完成了一个精神的跋涉。我由衷地称赞道:“说得好,说得好啊,白洋淀的席子是一种民俗文化。”这位老乡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