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6时36分,怀兴城际首班车G8815从廊坊北站出发,驶向北京西站,“轨道上的京津冀”续航新里程。
京津冀铁路网越织越密,背后凝聚的,是无数铁路“生力军”不舍昼夜、默默无语的坚守。
首班司机李少峰
跑得要稳,停得要准
“廊坊北站客停、双黄闪、侧线停车、限速80。”2024年12月25日11时41分,怀兴城际廊兴段试验动车组列车在廊坊北站停靠。动车组驾驶室里,李少峰动作熟练,精准对标停车。
去年9月,怀兴城际廊兴段联调联试开始前夕,李少峰第一个报名参加。他来自中国铁路北京局天津机务段,经过段专业管理干部业务知识测试,以动车组司机成绩第一名加入本次联调联试工作,与其他9名动车组司机共同担负起动车组试验列车的驾驶操纵工作。去年12月28日,他成为首班高铁司机。
新线正线全长超39公里,其中18.6公里为隧道区段。由于隧道内光线昏暗,不易瞭望公里标数值,无法通过自然参照物判断运行位置,大大增加了高铁司机驾驶动车组的难度。李少峰徒步走线路,钻进隧道查看线路情况,逐一记录瞭望困难地段的各项参数数据,为同事带去了怀兴城际廊兴段的第一手高铁驾驶资料。
跑得稳、停得准,这是检验高铁司机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李少峰需要下功夫的地方。每次出发值乘试验列车前,他都会提前两个小时抵达出勤地点,牢牢记住线路上每个弯道、大坡度和分相区(断电区),在脑海里反复“过电影”,仔细思考在拐弯、加减速时应如何操作列车。
为了把握好刹车、减速时间的匹配度,他还拿着尺子反复测量停车标和站台距离,再结合动车组进站速度琢磨练习。终于,每次对标停车,他的距离都能控制在5厘米之内。
“钢轨医生”任延法
毫厘之间精调打磨
2024年12月25日,距离新线开通只剩3天,早上6点半,天还没亮,任延法就拿着电子道尺、石笔,和同事一起对新线轨道全面复核检查。
只见他们时而弯腰,时而半蹲,不断对比数据,不时在钢轨头上进行标记。任延法是丰台工务段怀兴城际廊兴段介入组组长,他带着大伙儿对全线约22万根轨枕、88万组扣件进行全面检查。
忙的时候,任延法和同事一天要检查12公里设备,弯腰下蹲3000余次。尤其是许多重点地段需要反复检查,就需要重复进行弯腰、测量、记录、起身、行走等动作百余次,时常为了轨道上0.5毫米的问题反复精调和打磨。
施工验收“特别费嘴皮子”,每发现一个需要整改的问题,任延法都会不厌其烦地找到施工方,要求对方整改到位。“有时施工单位也嫌烦,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婆婆嘴’。”任延法笑着说。
列车长刘新新
17年值乘4条铁路线
头顶书本、嘴咬筷子练礼仪,一遍遍抄写背诵服务英语,和每一个服务细节反复较劲……刘新新时常想起她刚当上高铁乘务员时训练的场景。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刘新新成为中国第一批高铁乘务人员,通过刻苦训练,在奥运时期向世界展示了铁路人的风采。
17年里,她先后在京津城际、津保高铁、津兴城际等线路担当乘务。如今,她是天津客运段一名列车长,这一次,她又担负起怀兴城际廊兴段试运行的值乘任务。
怀兴城际大兴机场站、礼贤站、廊坊北站都是新开放车站,很多旅客不了解行走流线,也不知道如何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刘新新说,“我们设想了开行后旅客在乘车途中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了确保回答精准,我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记下了每个站点的停靠时间及引导标识,方便背记,并和同事一起推演每站高效换乘通道,希望在正式运营后可以最大化节约旅客出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