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季节,天津凭借独特的建筑风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再次成为旅拍热门目的地,这座城市以“可阅读的建筑”为载体,将历史、文化与潮流美学深度融合。
老建筑里的“新取景框”
旅拍热潮离不开独特的建筑基因,作为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天津留存着2000多栋风格各异的洋楼建筑。这些饱经岁月洗礼的老建筑,经过活化利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其中不少建筑已成为旅拍的热门打卡地。
和平区的洋楼建筑资源丰富,名人故居云集,充满民国风情,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在静园、张园、庆王府、张学良故居、张爱玲旧居等已开放场所的室内,仍保留着旧式家具、留声机等老物件,处处营造着穿越时空的氛围感。这也让不少旅拍团队根据这些建筑和室内环境精心设计了“旗袍下午茶”主题拍摄,让游客身着旗袍,手持老式物件,再现民国时期文人笔下的经典场景。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艺术系服装表演教研室主任郑张华表示:“旗袍作为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服饰,与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这种搭配不仅展现了服饰之美,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韵味,身着旗袍拍摄可以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民国风情。”
河北区的意式风情区是天津旅拍的另一热门地。意大利风貌建筑群构成了游客拍照打卡的天然背景。这里也以浪漫的氛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新人和情侣们拍照、合影的心头好。意风区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资产运营部的石欣然介绍:“结合意风区的浪漫特质,我们特别推出了‘浪漫婚拍’套系,为新人打造无法替代的体验感。”
毗邻海河的利顺德大饭店更是承载着天津厚重的历史。推开百年的木质旋转门,仿佛踏入了另一个时空,木楼梯、观景露台以及传统英式壁炉,无不透露出历史韵味。利顺德博物馆里的3000余件珍贵藏品,更浓缩了饭店建成以来的风云际会。来天津旅游的李茜女士带家人入住了利顺德大饭店,并参与了酒店提供的旅拍服务。她兴奋地说:“原本只想拍些美美的照片,没想到收获远超预期,每张照片都很有故事感,像电影镜头一样。而且,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就是资深讲解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饭店的建筑风格,还有那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也让我迅速‘入戏’,一组照片拍下来,我深刻感受到了天津在近代的重要地位。”
镜头背后的文化“拼图”
天津旅拍的火爆,不只是因为建筑好看,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策略,将历史建筑变成了让游客可以亲身感受文化的体验场景。
非遗与现代美学的碰撞,为旅拍增添了独特魅力。无论是旅拍时游客身上的旗袍、长衫,头上戴着的独特绒花,还是手上拿着的剪纸、折扇等道具,都让游客在旅拍时深入了解天津的非遗。
沉浸式文旅项目也大大增强了旅拍的趣味性。金街“大铜钱广场”通过话剧让观众与《日出》里的人物互动;意式风情区钟书阁书店结合讲座、读书沙龙与建筑空间,形成“阅读+拍照”的复合体验。石欣然表示:“这种沉浸式感受把旅拍从单纯的打卡提升为文化探索,让游客在拍照的同时真正触摸到城市的文化。”
“拍”出更多可能
如今,旅拍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石欣然介绍,意式风情区正在策划通过“洋楼+旅拍”的模式拓展服务的边界,无论是用数字化手段让历史场景“活”起来,还是推动建筑、服饰、演艺、餐饮等跨界融合,打造更多沉浸式项目,旅拍服务都是不可或缺的亮点。郑张华表示:“天津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兼蓄传统的地域文化,也有现代的碰撞感。旅拍热的根源是人们对城市文化基因的认同。只有守住历史,不断创新表达方式,这些百年建筑才能真正融入当下,成为永不褪色的城市名片。”
从洋楼林立的历史风貌建筑,到大饭店的百年沧桑,再到名人故居的文艺旧梦,天津正用丰富多元的建筑语言与文化智慧,书写“可阅读的城市”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