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木版年画起源于宋元时期,鼎盛于明清,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年画产地之一。武强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门画、灶画、中堂、对联等,大多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武强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绘稿、刻版、印刷、装裱等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武强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喜爱。2006年,武强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强年画博物馆的馆藏年画《九九消寒图》中,画有九个铜钱,每个铜钱上都有九个方格,从冬至次日开始,每天在一个方格上涂上颜色,涂完九个铜钱,春天就到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马习钦一边哼着《九九消寒歌》,一边用棕刷蘸着颜料,在木版上涂刷。随后,他将一张宣纸覆在木版上,用趟子从中心位置向四周趟平。揭开宣纸,一个扎着两个发髻的胖娃娃形象便跃然纸上。
"这是武强木版年画《六子争头》中的娃娃形象,寓意多子多福、争上游。"马习钦说,武强木版年画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有门画、灶画、中堂、对联等,大多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56岁的马习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绘画艺术,1983年进入武强年画厂工作,从此与武强木版年画结下不解之缘。
"武强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绘稿、刻版、印刷、装裱等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马习钦说,其中,刻版是最难的,刻版时,刀要立直,力度要均匀,线条要流畅,不能断线。马习钦的刻版技艺在业内首屈一指。他刻版时不用底稿,全凭经验和感觉,下刀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他刻出的线条刚劲有力,流畅自然,富有韵律感。 "刻版是个细致活儿,也是个耐心活儿,一刀刻错,整块版就废了。"马习钦说,刻版时,他常常一坐就是一天,有时为了赶工期,甚至通宵达旦。马习钦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勇于创新。他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年画,创作出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他创作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年画,深受人们喜爱。
"传统年画也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马习钦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武强木版年画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近年来,马习钦积极参与武强木版年画的传承和推广工作。他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向人们展示武强木版年画的魅力。他还开办培训班,培养年轻一代的年画艺人。
"武强木版年画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马习钦说,他将继续努力,为武强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0213-1126声明:图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私信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