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寺景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55公里,景区总面积800公顷,国家AAAA级旅游区。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
红螺山红螺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名山古刹,有着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它的开山缘起,可以追溯到中国佛教初兴的东晋时代,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和佛教丛林。从东晋后赵帝王到清朝的多位皇帝,每个朝代的皇室都与红螺寺有着密切的关系,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红螺寺处于红螺山山前的千亩苍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的画卷。
红螺文化长廊 彩绘之--西域僧,感梦千里寻圣地。红螺寺的开山鼻祖佛图澄,是以"神异"著称的第一个僧人。据《高僧传》记载,他是一位精通咒术、了悟禅机,能洞察过去预知未来神通广大的高僧。西晋末年,佛图澄由于感梦来寻找中国北方佛教发祥地,二十余年无果。东晋咸康四年他跟随后赵石勒、石虎北征段辽来到渔阳城(现怀柔地区),发现红螺山山形上部如舞动双翅的大鹏金翅鸟,下有佛祖成道时"触地印"瑞像,此山暗契圣教,瑞显佛仪,恰合他感梦之境,于当年创建此寺,起名"大明寺",即现在的红螺寺。
明英宗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英宗的大姐顺德长公主大婚,皇室为成婚大礼大修佛事, 出资重修了红螺寺。明正统年间,皇帝英宗朱祁镇来寺降香,在看到佛顶放光后,认为是护国赐福的祥瑞之像,龙颜大悦,特亲笔赐"护国资福禅寺"的寺名,现此名仍刻于红螺寺山门上。明熹宗皇帝朱由校于天启五年(公元1626年)赐红螺寺一口"天启大铜钟", 至今已有着370多年的历史,现存放于红螺寺大雄宝殿内。
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红螺山红螺寺为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红螺寺为十方常住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林,千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内历届主持多有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凡,佛教更为盛光绪年间,印光僧人来红螺寺修学净土法门,后去普陀创建净土道场,所以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红螺寺三绝景”——御竹林、雌雄银杏、紫藤寄松远近闻名,百万杆翠竹与千亩古松林环拥着整个寺院,形成了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山川灵气,造就了这里“独占地里风水之妙,独具自然环境之美”的佛家苑林景观。红螺寺景区现已形成了红螺寺古庙文化区、观音寺文化区、大佛文化区和红螺山、青龙山两个自然观景区“一日游”的观光格局,构成了“春看花、夏避暑、秋观叶、冬赏岁寒三友”的观光特色。
"寺古园林大,树古花气浓"--红螺寺佛家苑林独具古朴、庄严的禅境之美。茂林修竹,珍花异卉,松柏翠竹掩映下的青砖素瓦与苑林融溶合一,悠然而成清静佛国。红螺寺独占地理风水之妙,具足自然环境之美,历经千年而始终兴盛不衰。
交通指南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卢庄村北红螺东路2号
门票: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