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沧州丨独台戏:一人一台戏 道尽千古事

  • 2025-06-07 18:49:00
  • 沧州文旅发布

“手打阴阳板,锣鼓闹喧天。木人耍杂技,大家都来看……”暑假期间,在河北沧州吴桥杂技大世界,河北省级非遗项目独台戏表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独台戏起源于唐朝,又名扁担戏、嘟打戏,是一种集戏曲、曲艺、口技、民间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2012年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嘟打戏,搭戏台,一个扁担支起来。”这是吴桥民间流传的一句儿歌。演出时,演员用一根扁担挑起乐器、道具、舞台等全部“家当”,就地搭起戏楼。表演者操纵手中的木偶,双脚控制锣鼓,连演带唱,场面热闹。

“独台戏演出使用的木偶造型多为戏曲、神话或历史人物,不仅要动,甚至要做翻跟头等动作,幅度很大。”河北省级非遗传承人黄彦芬说,此外,兵器的碰撞声、雷雨声、风声、说唱对白以及锣鼓铿锵,都要靠表演者一人完成。

黄彦芬展示独台戏道具

今年61岁的黄彦芬出生于杂技世家,13岁时进入吴桥县青年评剧团学习戏曲,29岁时拜师学习独台戏表演。具有一定戏曲功底的黄彦芬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独台戏表演技巧。1993年,吴桥杂技大世界建成开放,她便进入景区独立演出。

“独台戏内容多取材于《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等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但传统技艺只有不断适应社会需要,才能焕发活力。”黄彦芬说,传承中既要古为今用,又要推陈出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表演中,除了继承传统表演形式,黄彦芬大胆创新,将吴桥杂技元素融入表演,增强手上技巧功夫,提高表演难度,创作了《木人杂耍》《顶坛子》等特色节目,让表现形式更丰富。

“台上角色虽是木偶,但转盘子、转碟,它们都会。”59岁的沧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张连锁说,木偶在艺人的手上活灵活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的杂技动作,能很快把观众带入剧情。

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游客驻足观看独台戏表演。

为了解决观众群体少等问题,吴桥杂技大世界将独台戏表演场地设在江湖文化城内,融入传统杂技展示大舞台。演出间隙,工作人员向游客讲述非遗传承小故事,弘扬非遗文化,让走进景区的游客爱上独台戏。

暑假来临,黄彦芬等人在传承传统曲艺的基础上,选取活泼的木偶形象,对经典儿童剧片段进行改编,满足孩子们的欣赏需求,还融入了歌曲、舞蹈等现代艺术元素,结合游客特点选取表演曲目,提高观赏度。

“独台戏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随着新型娱乐方式的衍生,逐渐淡出市民文化圈。”张连锁说,作为传承人,要积极抢救这项民间艺术,让独台戏焕发新的生机。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