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偏北,寂寞的愉悦: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半日游

  • 2025-06-15 13:23: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1

上板城站前的路叫上滦线,沿上滦线行驶不长时间便可上京承高速,导航显示到古北水镇只有100多公里,但页面上一行红色字体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关于北京限行规定的提示。

放大了地图看,果然古北水镇属于密云区,已进入北京市范围。

原打算看过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便绕过北京,直取雄安。为什么要绕过呢?一是怕堵车,二是要办证。

记得以前进京有专门办证的服务区,那时还是纸质版的,办起来倒也不复杂,现在都电子化了,更方便,但一介小民提到办证这类事不免本能抵触,除了嫌麻烦,还有心理上的逆反——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不稀罕去呢?

乡野之人也只能用这种伪饰的傲娇来梳理内心的秩序了。尽管对这种管理逻辑是理解的,但心理上总有一种皇城用繁琐的程序将小民挡在门外的赶脚。

搜索小程序,一通输入认证,顺利办妥,说是顺利,其实还是有点麻烦的,事无巨细都要填。

京承高速穿越崇山峻岭,建议一定要开导航,不是避免跑错路,而是多处限速80。当然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也不宜开太快,不差那几分钟。

实际上从景色和规模来说,金山岭长城应该比司马台长城好一些,而且金山岭长城属于河北滦平县,不需要进京,但古北水镇和司马台长城相连,一石二鸟。

长城不是此行的重点,而古北水镇号称京北门户,京师锁钥,中国最北的水乡,巴拉巴拉一串历史光环,还是值得一探。

2

步入古镇,青色砖石系列的建筑使古北水镇与江南水乡风格迥异,另有一番古朴淳厚之美。古镇规模不算小,没进入核心景区之前也颇有看点。

在这样的院子喝茶聊天,谈天说地,想必是很多人憧憬的生活,但我们心里都明白,风景常常是和生活割裂开的,不割裂不足以成风景。

走了一阵子才到正式检票口,觉得这样过渡挺好,就像谈正事之前的寒暄,氛围先搞起来。

进了这个京师锁钥的门——也是检票口——才进入主景区。

闲庭信步走着,看到个司马缸酒楼,看似呼应司马台,其实是用了赵丽蓉“司马缸砸光”小品里的梗,并不是什么历史典故。

孩子门在砸缸这玩得不亦乐乎。

闲逛的时候,听身后有个孩子问她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玩啊?她爸爸说,这就是玩啊,游古镇看风景不就是玩吗?小姑娘说,这不是玩。后来看到了童玩馆,孩子才高兴地拉着父母进去了。

想想也是,孩子对古镇能有多大兴趣呢?这种老房子对中年人才更有杀伤力吧,青石板,木瓦楼,一壶老酒,岁月悠悠。

既然是个镇子,便没必要走遍每个角落,择其适者而游之,山顶教堂我就没去,但杨令公祠是必须看的。

杨家将当年守卫过这里吗?未必,介绍上说,古北口的居民出于对杨家将的敬慕,自发筹资修建了这个杨令公祠,前殿供奉杨业老将军和“七郎八虎”,后殿供奉杨门女将。

此行后几日我到昆山见到大姐梅雨,同游无锡惠山古镇才知道,这种致敬前人的做法不拘于地点,看哪里好就在哪里修建个自己心仪偶像的纪念祠堂,在过去是非常普遍的。

神奇的是,古北口村还有个杨令公庙,比这个祠规模要大一些,是当年辽人修建的,也就是他的敌人,以敬重其忠勇。

为什么必须看?这只是针对个人而言,如果你不姓杨,对这个北宋名将的祠堂也不一定要专门拜访,因为古镇兜兜转转,街道之间还有高低落差,不可能用一条路线全都串起来。

比如这个十三妹酒店,若是选择在河边走就不会路过这里,这里需要爬高一层,进入另一个街区才见。

然后走上不远再沿长长的阶梯下行,正好可以观览镇远镖局。

镇远镖局,凭这四个字就值得一游。镖局有几进院落,也有高低落差,若总镖头从里进的院子出来,外面的镖师须仰视才见。

讲真,置身其中很有小说感,我差点以为自己是个虚拟的角色,一个跑龙套的镖师,辛苦出差几个月,换回几两碎银......

3

古北水镇就在司马台长城的山脚下,所以没到过长城的来古镇一定要爬司马台长城。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个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是啥呢?就是你得爬上去。一共10段,段与段之间是烽火台,用1-10编号,10楼在山顶,1楼在山脚,全程爬下来体力好的也要大约两个小时。

年龄大的一定要坐缆车直接上到5号台附近的山腰处,因为步行的话从左侧入口开始走到1号台,基本上很多人的体力就用掉了大半。

到1号台这段路是山路,很长,也是长城的模样,很多人以为就是在爬了,结果走到体力耗尽,才知道刚到1号台,爬司马台长城才正式开始。

但开始之后反而没那么可怕了,一段一段爬就是了。和看古镇一样,孩子们对爬长城也是不感冒的,我爬到4号台的时候,有一段很陡峭,听到一个小男孩喘着粗气说,这有啥意思呀,还不如在宾馆打游戏呢。

很多行为是需要年纪配合的,游古镇,爬长城,没有生活的阅历做背景,确实也体验不出什么乐趣来。

想想女儿小时候我们带她看过的风景,其实她大半都忘掉了,但还是要带她看,因为有些东西会长在身体里。

很多人都说爬长城比爬山累,确实,我也有这种感觉,想想古人真的好辛苦,我们爬都这么累,修建它们呢?真的是太伟大了。

司马台长城其实不算很长,按每段相当于100个阶梯算,登顶也不过1000级台阶,个人建议50岁以下全程爬,挑战一下,50以上半程,60以上,缆车双程。

上行缆车的终点出来后有两条路,一条通向5号台,另一条直接通向8号台,可以越过6、7号台,然后从8爬到10登顶,比较适合中老年人。

我是爬到了5号台,然后坐缆车下行,相当于半程,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只能充半个好汉了。

为什么叫司马台长城呢?据说是为了纪念明朝将军司马化日,当时他驻守在此,并完成了望京楼到沙岭口长城的修复。

4

下山返回古镇,可以坐船走水道回景区出口,更快更省力,不过我还是选择了步行,从来时对面的河岸返回,走走停停,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欣赏水岸人家。

河岸这边也有一些别致的院落,石阶草榭,古巷幽幽,绿柳才黄衬着荒台旧苑,目光及处,都是时光的具象。

快到入口时走过一座桥,游客在纷纷对着水面拍照,一个忧伤的姑娘坐在花船里,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大概也是景区的一个景点吧。

另外几个古装出行的姑娘肯定是游客了。

出了景区看看表,也才下午两点,我大约上午十点进去的,算上爬长城,也不过用了4个小时,一个人出行,果然有缩地成寸的效果。

预想了一下,这样的古镇,如果几个人同游,走走停停,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概需要半天时间,再加上爬长城,下山回到古镇基本要接近傍晚了,就地住一晚是个很好的选择。

在幽静的民宿院落,泡一壶茶,两三亲友聊聊天,看看星星,回忆回忆往事,吹吹牛,想必是最想让时间停止的情境吧。

然而一个人是没必要住下的,哪怕你想静一静,因为走到哪里都一样的静,包括在路上。

有朋友问,一个人旅行,不寂寞吗?

我没有回答“不寂寞”,因为其实是寂寞的。

但有时候人要的不就是寂寞吗?

结伴有结伴的快乐,寂寞有寂寞的愉悦,都好。

  • 编辑:赵幸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