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任丘市优秀非遗项目展示——任丘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在时光长河的流转中,非遗文化宛如熠熠星辰,照亮了民族记忆的天空。每一项非遗,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岁月沉淀下的瑰宝。今年的6月14日是我国的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任丘市文化馆积极响应“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口号,开展“我身边的非遗”--视频展播,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本期,让我们共同欣赏冀中笙管乐-任丘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任丘辛安庄民间音乐会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辛安庄音乐会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九年,至今已有600年历史。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开始,便有关于辛安庄音乐会的文字记载。曾因一曲《关公辞曹》得到微服私访鄚州庙会的乾隆皇帝赏识,并将该曲御封为鄚州药王庙“开光第一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冀中笙管乐
任丘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雄安新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了人类居住。近年来,任丘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并取得了快速发展。
辛安庄位于任丘东部,属梁召镇。辛安庄音乐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任丘保留曲目最完整的音乐会之一。现存曲目共计30余套,演出阵容宠大,有40多名会员参与其中,每年仅较大规模的演出活动就达20余次。
任丘市辛安庄音乐会的主要乐器包括管子、笙、曲笛、云锣、大镲、小镲、大鼓、小鼓、铛铛歌等,其演奏风格优雅舒缓,有些乐器是创会初期遗留下来的,不但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还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辛安庄音乐会目前搜集整理古乐谱35首,每个曲牌都包含着一个优美的历史传说或典故,教育、感化、安抚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具有音乐性与文学性的双重审美价值。通过常年的演出活动,该会在任丘东部地区及周边县市农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研究古典民间音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燕赵文化长卷中一抹灵动的异彩,一枝绚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