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葫芦的制作始自唐,成于宋,兴于明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流传。
文安县林格格工艺葫芦艺术最初为河间县汤国庆(1880出生)所创。旧时人们用葫芦(瓢)制作器皿用于舀水。各家各户怕雷同用错,故在瓢上押花姓氏来区分,汤国庆因手巧就为各家各户用一种自制工具为他们把姓氏通过烙画、押花等形式制作在葫芦上,开始接触工艺葫芦技艺。其孙汤文生(1937年出生),从小跟随祖父汤国庆了解很多关于葫芦制作的技法,成年后在纺织学校(现工业大学)任职高级讲师,从小学习工艺葫芦的汤文生利用自己的美术基础,开始在家传的工艺葫芦技法上进行创新,发明自己独有的制作方法,“杠杆原理技法”作品得到社会认可。他的学生郭永发(1939年出生),拜汤文生先生为师,学习工艺葫芦技艺。1997年,张福来(1961年出生)开始和郭永发学习工艺葫芦技艺,成为第四代传承人,并研发了反刀正押法。现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
林德温,河北省文安县田安祖满族新村人,2000年拜张福来先生为师,学习工艺葫芦技艺,成为中国葫芦协会会员。其侄女林凤梅,从小喜欢绘画,跟随林德温学习工艺葫芦技艺,2012年正式拜师林德温为师,潜心研究工艺葫芦各种制作技法,经过刻苦练习,最终得到了葫芦届大师和前辈们的认可,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熟练掌握传统技艺间,研发了“烙押技法”,“葫芦掐丝技法”“葫芦烙画彩绘雕刻技法”“烙彩技法”等新技法,2020年6月21日注册“林格格”商标,同时创建林格格工艺葫芦工作室。现为中国葫芦协会会员、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其女张琳,零零后,大学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系”,从小跟随林凤梅学习各种工艺葫芦技艺,得到了制作技艺真传,成为林格格工艺葫芦制作工艺的最新承传人。
工艺葫芦工艺品主要包括:1、彩绘葫芦2,雕刻葫芦3、烙画葫芦4、押花葫芦5、掐丝葫芦6、绾结葫芦7、勒扎葫芦8、范制葫芦9、堆漆葫芦10、烙画+押花葫芦11、烙画+彩绘葫芦12、烙画+彩绘+雕刻葫芦13、烙画+雕刻葫芦14、本长葫芦15、瓢葫芦16、针划葫芦17、大漆葫芦18、墨刻葫芦等。
工艺葫芦的独特性在于它所表现的主题和风格。由于其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基础,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艺人们往往能够结合历史背景和自身情感,创造出既有时代感又有个性的艺术作品。同时,由于葫芦艺术的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中国风,又有现代的简约风,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工艺葫芦的艺术趣味性在于它的互动性和实用性。由于葫芦的形状和大小不同,因此在使用上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作为装饰品,也可以作为实用物品,如葫芦瓢、葫芦勺、葫芦罐等。同时,由于葫芦艺术的趣味性,使得它在交流中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文化交流。
各种类别工艺葫芦制成品实物、宣传资料、有关书籍等。
第一代:汤国庆,河间人,1880出生,在为人们使用的水瓢上做记号,运用烙画、押花等形式间,开始使用工艺葫芦技艺。
第二代:汤文生,1937年出生,从小跟随祖父汤国庆学习工艺葫芦技艺,发明自己独有的制作方法,“杠杆原理技法”。
第三代:郭永发1939年出生,1994年拜汤文生先生为师,学习工艺葫芦技艺。
第四代:张福来1961年出生,1997年开始和郭永发学习工艺葫芦技艺,并研发了反刀正押法。
第五代:林德温,1959年生,河北省文安县田安祖满族新村人,2000年拜张福来先生为师,学习工艺葫芦技艺。
第六代:林凤梅1974年生,2012年正式拜其叔林德温为师,结合传统技艺,研发出“烙押技法”,“葫芦掐丝技法”“葫芦烙画彩绘雕刻技法”“烙彩技法”等新艺术种类。
第七代:张琳,2000年出生,大学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系”,从小跟随其母林凤梅学习各种工艺葫芦技艺,成为新一代林格格工艺葫芦制作技艺承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