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蔚县的许多民俗活动世界有名,如果说“打树花”是一年一度的平民狂欢,那么上苏庄的“拜灯山”无疑让游客感受到了一种远古的神秘。
据当地石匾记载,上苏庄堡, (明)嘉靖二十二年建,建堡之初发生火灾,故建灯山楼以祭拜火神,后发展为逢年过节的拜灯山仪式。这一传统延续至今近500多年历史。先前蔚县一带不少村庄都有这种风俗,但延续至今的只有宋家庄镇的上苏庄村。2008年,蔚县拜灯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夜,在蔚县宋家庄镇上苏庄村,民俗文化活动——拜灯山开始上演,在朦胧的灯山楼里,用油灯摆出“新年大吉”或“普天同庆”等吉祥字样祭拜现场,“灯官”带领众人向灯山楼行叩拜大礼。据拜灯山传承人郭建明讲述,拜灯山本来是村里的民俗,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来观看。
响堂街是上苏庄村的一条主街,是由卵石铺成的400多米长的小道,一年一度的拜灯山活动在这里举行。演出当晚不到6点,已经有游客陆续簇拥向前,将小道挤了个水泄不通,人们缓缓移动到拜灯山广场,等待参观和祭拜。
拜灯山,实际上是由男童装扮成县官模样,唤作“灯官”,坐在由4个衙役抬着的轿子上,身后跟有敲锣打鼓的队伍,待“灯官”一行从响堂街出发行至灯山楼,在供桌前带领众人叩首祭拜时,由灰砖砌成的灯山楼突然间点亮四个吉祥大字。灯山楼高达三丈,灰砖砌成,龛内没有神像,空空的只有一个巨大的梯式木架。一条条横木杠排得很密。这些木杠是拜灯山时放灯碗用的。平时没有灯碗,只是一个大木架。但村民们仍视之如神灵。
多次到蔚县考察的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曾这样评价说:对于拜灯山,所看重的不只是这种具有神秘感的风俗形式,更是其中那种对命运和大自然的虔敬、和谐的精神,还有亘古不变的执着与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