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石成个展 《材与不材.浮遊》即将开展

  • 2025-06-30 09:58:00
  • 中国秦皇岛

「材与不材.浮遊」石成个展

策展人 | 马 猛 

展览时间 | 2025年7月1日 - 7月15日

艺术家 | 石 成

开放观展时间 | 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展览地点 |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南展厅

开幕时间 |2025年7月6日 周日上午10:30

二十载光阴,如流似凝。石成以玻璃为伴,潜心求索,在透明和负空间中,构筑起一方独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此次展览,既是对其多年创作生涯的回望,更是对材料语言与精神表达的深刻叩问。

他对玻璃的探索,始于对材料本质的思考。那些被时间覆盖的事与物,在其手中被重新唤醒,通过视错觉的巧妙运用与色彩的灵动交织,呈现出神秘而悠远的意境。

展览以三个阶段为脉络,勾勒出他创作历程的清晰轨迹。在北京时,水管与自行车轮胎成为其表达的主要载体,工业材料的冷峻与玻璃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个体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困境。英国留学阶段,铅条镶嵌工艺的引入,不仅拓展了技术的边界,更以金属的凝重与玻璃的轻盈,构建起东西方美学对话的桥梁。而到西美工作以来,他的思考愈发深沉,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蕴融入创作——拓片的斑驳肌理、古代壁画的恢宏气韵,皆在玻璃的折射与映照中,被赋予新的生命。这种尝试,不仅是对民族美学的当代诠释,更是对文化根脉的自觉追寻。

二十年深耕,石成始终保持着对玻璃语言的虔诚,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展现出对时代与传统的深刻理解。此次展览,是对过往的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期许。愿观者能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材料背后的温度与力量,体味到艺术之于生命的意义——它不仅是表达,更是照亮心灵的一束光。

石 成

石成,1984年出生于辽宁;2007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玻璃专业;2008—2010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玻璃工作室担任教辅工作;2012—2013年在英国桑德兰大学玻璃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6至今为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专业教师;工艺美术协会玻璃艺术委员会会员;工艺美术学会玻璃艺术委员会会员。

展览及经历

2025年 《拓系列一残》、《拓系列一甲》入选琉韵山海京津冀玻璃艺术展

2025年 作品被收入《芭莎艺术》四月第103期刊物

2025年《窟之印象》入选“共融之光--中国.巴基斯坦艺术交流展”

2024年 受聘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2024年 受聘于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举办的2024年“民族杯”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赛评委

2023年 《惑》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2023年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学术展--暨玻璃艺术9月论坛”

2023年 《拓系列--割裂》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23 “当代工艺美术批评学术提名展”

2022年 作品《拓系列--割裂》入选2022瑞语东西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

2022年 七月一日在西安博物馆“丝路琉光:从地中海到长安古代玻璃艺术”展专题讲座第二期作为主讲人讲授“琉光异彩--不同文化背景下玻璃发展脉络的分歧与融合

2022年 作品《垃圾桶--我》和《拓系列--割裂》入选凝光溢彩--2022青岛国际玻璃媒体艺术展

2021年 作品《大山水系列--明韵》受邀参加“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第二届雕塑作品邀请展”

2021年 作品《坐“景”观天》入选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

2020年 出版合著《记住乡愁--留给孩子们的中国民俗文化》第十二辑《民间技艺辑·琉璃》(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20年)

2020年 作品《袅袅》参加清华美院玻璃工作室20周年展

2019年 作品《大山水--明韵》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2019年 作品《汉字--工》被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收藏

2019年 雕塑作品《根脉-一欲》被国家大剧院收藏

2018年 作品《垃圾桶一-工人,白领》参加冰与火的集淬--现代金工与玻璃艺术展

2017年 作品《人.藤一诱惑》入选光之容器--2017杭州国际当代艺术玻璃展

2016年 作品《黄金时代》参加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2016年 作品《人.藤一诱惑》 、《有时候失去是一件好事》、《犹生》参加国家大剧院“璃光艺彩”玻璃展

2016年 作品《人.藤--欲望》参加中国传统手工艺玻璃灯工作品展

2015年 作品《垃圾桶-一工人,白领》参加首届中国玻璃艺术双年展

2014年 作品《华丽的伪装和肮脏的事实你选择哪一个?》入选国家大剧院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精品展

2013年 作品《Camou风age and essence,which do you want?》参加纽卡斯尔biscuit factory的展览

2013年 作品《Sometimes,loss is also a good thing》参加英国Bede museum的idiolect展览

2012年 作品《废弃神经》参加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开幕展

2009年 作品《废弃神经》参加五校联展

2009年 作品参加上海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博览会

2008年 作品入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玻璃艺术工作室开放展

2008年 作品入选捷克共和国第八届玻璃艺术节 卡拉维发利

2008年 作品入选玻璃之路展英国Bilston 手工艺画廊

2008年 作品参加Koru画廊新加坡艺术博览会展览

2007年 作品入选丹麦Ebeltoft 玻璃博物馆“Yong Glass” 展

2007年 作品入选韩国第五届青州国际工艺展

2007年 作品参加五校联展

2006年 作品参加第一届中国国际日用、工艺玻璃制品及玻璃器皿展

2006年 作品入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50周年院庆作品展

2005年 作品入选“传承与超越”中国现代手工艺展

获 奖

2015年 作品《垃圾桶--工人,白领》获得首届中国玻璃艺术双年展三等奖

2013年 作品《Bede’sDreamworld》被英国Jarrow城的St.Paul教堂永久收藏并刊登英国Gazette报纸

2009年 作品《废弃神经》获得五校联展优秀奖

2008年 作品及文章被收入在'ContemporaryKiln-formed Glass’书中

2007年 作品《自行车-3》获韩国第五届青州国际工艺展 荣誉奖

2006年 作品《女儿红》获第一届中国国际日用、工艺玻璃制品及玻璃器皿大奖赛金奖

2006年 作品《旋》获第一届中国国际日用、工艺玻璃制品及玻璃器皿大奖赛优秀奖

策 展

2016年 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璃光艺彩玻璃展”中担任策展人

“材与不材““浮游”源自《庄子·山木篇》,深蕴庄子的处世哲学精义。展览以此作为主题,意在表达自己多年来深入探索玻璃材料以及努力摆脱其固有局限的心得与追求。展览名称中使用的“遊”,意为有目的的旅行或求学,虽在1955年作为“游”的异体字被废除,但在此更能强调本人长期游历、不断沉淀中汲取灵感、生发感悟的状态,同时也象征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行。恰逢玻璃创作二十年之际,特举办此次具有总结性质的展览,将展出作品汇编成册,以期与同仁们进行分享。

开放观展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00 - 17: 00

(16: 30停止入场)

每逢周一闭馆

免费向公众开放

交通指引

博物馆地址: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路44号

咨询电话:

0335-3998555、17603357055(9:00--17:00)

  • 编辑:赵幸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