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足珍贵的唐代石经幢~~易县龙兴观道德经幢

  • 2025-07-01 19:02:00
  • 易县文化旅游

龙兴观道德经幢,又名唐玄宗注道德经幢,易县道德经幢,俗称八棱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友谊路,是一座以镌刻《道德经》全文为主要内容的唐代石质经幢。该经幢形体高大,雕刻精美,是唐代宗教文化与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以《道德经》为主题的经幢之一。其内容以老子《道德经》为核心,反映了唐代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以及道教在当时的广泛传播。龙兴观道德经幢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为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的遗存。唐玄宗在位期间大力推崇道教,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刻立《道德经》以弘扬道教思想,易县道德经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建造的。

龙兴观道德经幢为典型的唐代石质经幢形制,整体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通高约5米左右。基座为须弥座式,雕刻有莲花、卷草等纹饰,象征佛教与道教文化的交融。幢身呈八棱柱状,幢身书有“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的字样,各面镌刻老子《道德经》,每面均刻有《道德经》全文,字体为楷书,笔法端庄雄健,具有典型的唐代书法风格。 经幢上的文字分为正文和注文,大一点的字是正文,小一点的字是注文。幢顶多为仿木构建筑样式,雕刻有檐角、斗拱等细节,顶部可能原有宝珠或火焰形装饰,但现存部分可能已残缺。整体风格庄重古朴,体现了唐代石刻艺术的精湛技艺,同时融合了佛教经幢的形制与道教的思想内涵。

龙兴观道德经幢幢身刻有《道德经》全文,据翁方纲题记,碑文为唐代书法家苏灵芝书写,经幢字体工整秀丽,刚劲飘逸,笔法流畅,是唐代书法的佳作。可以结合唐代楷书的书法艺术,感受其文字的历史与哲学价值。龙兴观道德经幢是唐代道教发展的重要实物证据,反映了唐玄宗时期“尊道崇老”的政治倾向。其刻立不仅是为了弘扬道教思想,也是中央政权加强思想统治的一种手段。此外,经幢的设立也体现了唐代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社会文化背景。幢身所刻《道德经》是研究唐代道教典籍版本及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其雕刻工艺和形制设计代表了唐代石刻艺术的巅峰水平。为研究唐代道教信仰、仪式及宗教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

龙兴观道德经幢是国内现存极少数的以《道德经》为主题的石刻经幢之一,龙兴观道德经幢是现存数通古代道德经幢中保存最完好者,在研究《道德经》版本、唐代道教史、唐代书法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目前,易县和邢台的两处道德经幢尤为知名。与佛教经幢(如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相比,其道教特色鲜明。在唐代经幢中,它因内容独特、保存较好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研究唐代道教史和石刻艺术的珍贵遗存。龙兴观道德经幢目前整体保存较为完整,但历经千余年风雨侵蚀,部分文字和雕刻细节已有磨损。幢顶或局部装饰可能存在残缺,但主体结构依然稳固。该经幢已采取保护措施,如加装围栏、设立保护标志等。

龙兴观道德经幢见证了唐代道教文化的繁荣,反映了唐玄宗对老子思想的推崇。在当时,唐玄宗亲自为《道德经》作注,并将其刻于经幢,以传扬后世。这座经幢因此成为研究唐代书法、道教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唐代道教文化、书法艺术与石刻技术的综合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其独特性使其在国内同类经幢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对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导航易县道德经幢即可。龙兴观道德经幢目前在一片易县居民小区中间的菜地里,位置较为偏僻,游客很少。易县清西陵、易水湖、荆轲塔相距道德经幢都不是,可以顺道欣赏。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