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的皇家九坛与历代帝王庙

  • 2025-07-03 16:39: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一、北京著名的皇家九坛

1. 天坛祈年殿

天坛祈年殿主要用于祈谷仪式,祭祀的神是皇天上帝,也称昊天上帝、天皇大帝,就是民间常说的“老天爷”,是华夏文明信仰的最高神,主宰天地,历代王朝和儒教信仰中的最高神(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玉皇大地,玉帝是道教的)。

每年农历正月上辛日(即农历正月第一个辛日),明清皇帝会亲自来到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清代顺治朝规定每年正月上辛日举行祈谷礼,后改为立春后上辛日。)

祈年殿前身“大祀殿”,是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祈年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路。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这种设计受到了“天蓝地黄”传统观念的影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甲1号。

2.天坛圜丘坛

圜丘坛原为天地合祀的场所,后改为专祀天。祭祀对象也是皇天上帝。每年冬至日,天子向上天述职、祈求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同时以王室祖先配祀,强调“敬天法祖”的宗法观念。也就是说虽然和祈年殿的主祭对象一样,但侧重点不同。

圜丘坛为雕砌的三层露天圆台,坛面为艾叶青石,汉白玉栏板、栏柱雕成,两道外方里圆的围墙象征着“天圆地方”。由于是祭天坛,圜丘的整个结构是对数学的巧妙运用,坛面、台阶、栏杆的石制构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数,即阳数,用以象征天。坛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天心石(亿兆景从石),站在上面高喊或发出敲击声,周围即起回音,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大,好似一呼百应。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甲1号。

3. 地坛(方泽坛)

地坛(方泽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皇地祇神”(大地之神)的地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土娘娘或后土神。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四御”之一(与玉皇大帝并列)。同时配祀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等自然神祇及本朝先帝皇帝。祭祀时间通常为夏至日,这一天为阳气极盛之时。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先农坛也会有祭祀五岳、五镇、四海等自然神祗的地衹坛(虽然现在已经无存,只剩一些石龛),是不是和地坛有一些冲突。其实先农坛主要还是祭农,地祇祭祀仅为附属,地衹祭祀还是以地坛为主。

与天坛遥相对应,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是旧时北京城“五坛八庙”之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内。

4. 朝日坛(日坛)

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神(大明之神)的地方,逢甲、丙、戌、壬年,皇帝亲祭;其他年份或遣官代行。日坛正式成为帝王专用祭日场所始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通常祭祀时间为春分之日,祭祀在日出前进行。祈求阳光充足、雨水适时,保障农作物生长。祈求社稷安宁,避免外敌入侵与内部动荡。

日坛由北天门、具服殿、西天门、神路、坛壝组成。日坛坛壝外墙为圆形,台面为方形,遵照”天圆地方“的设计原则。日坛与天坛、地坛、月坛、社稷坛共列为北京古迹五坛,也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日坛外建有日坛公园。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日坛北路6号。

5. 夕月坛(月坛)

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此祭祀月亮(夜明之神)的地方,同时配祀二十八宿、木火土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通常祭祀时间为每年秋分日(昼夜平分,象征阴阳调和)晚上亥时(21:00-23:00),在月出时举行。逢丑、辰、未、戌年,皇帝亲祭;其他年份遣武官代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月坛选位、规划、建筑以及祭祀礼仪和祭祀乐舞均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中轴线为主的格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甲6号。

6. 先农坛

图片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神(即炎帝神农氏)的主要场所,炎帝,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主管着农耕生产、饮食与医药。每年仲春亥日(即农历二月的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后,皇帝在“一亩三分地”举行亲耕礼,象征重视农业、劝勉农事。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

7. 太岁坛

图片用于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场所。十二月将神分别对应十二地支,他们的名字依次是:子神、丑神、寅神、卯神、辰神、巳神、午神、未神、申神、酉神、戌神、亥神。太岁神是值岁之神,每年有一名主管当年的神来值班,称值岁天神。岁首祭祀,祈求新年吉祥。岁末祭祀,总结一年、祈福来年,也就说一年要来两次。

是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院落。 建筑有太岁殿,拜殿及东西配殿, 太岁殿正殿祭祀太岁神,东西配殿祭祀十二月将神。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

8. 先蚕坛

图片

是古代皇后祭祀蚕神嫘祖的专用场所,也体现了古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每年春季的三月三日(季春吉巳日),皇后率妃嫔、公主、命妇及女官参与祭祀。祈求蚕神保佑桑叶茂盛、蚕茧丰收,确保丝绸生产原料充足。通过蚕桑丰收,保障百姓衣着需求,促进社会稳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内。

9. 社稷坛

古代皇帝在社稷坛祭祀的是“社神”(土地神)和“稷神”(谷物神),核心祈求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农历二月(仲春)和八月(仲秋)的上戊日,皇帝会进行亲祭,参与人员包括宗室王公、文武百官。也是一年进行2次。与太岁坛一样。

这里有个混淆点,地坛的大地之神和这里的土地神是一回事吗?大地之神是后土娘娘,为大地之母,主宰大地山川、万物生长与消亡。与玉皇大帝齐名。“社神”又称“土地公”“福德正神”,是古代传说中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为民间信仰中的低级神祇,地位相对较低。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西长安街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

二、北京历代帝王庙

北京阜成门内大街,一座朱红大门悄然敞开,门楣上“历代帝王庙”几个鎏金大字在树影斑驳中若隐若现——这里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三皇五帝与历代英主的圣地,如今化作一座承载五千年文明密码的博物馆。

推开厚重的庙门,脚下青砖的纹路还留着乾隆年间修缮时的“金砖”印记,抬头望去,重檐庑殿顶的景德崇圣殿以九五之尊的规制巍然矗立,黄琉璃瓦在阳光下流转着与紫禁城同源的金色光晕,仿佛时光从未离开过这座始建于1530年的皇家庙宇。

沿着中轴线漫步,首先撞入眼帘的是一面长达32米的琉璃影壁,绿琉璃瓦铺就的壁身上,团花与岔角在光影中舒展着明代工匠的巧思。绕过影壁,三座早已干涸的石桥静默无言,桥身雕刻的螭首仍保持着吞吐雨水的姿态,这便是老北京口中“有桥没有水”的第一怪。

拾级而上穿过景德门,钟楼的飞檐在蓝天下划出优美弧线,檐角悬挂的铜钟虽已无存,但每逢整点仍能听到工作人员敲击仿制铜钟的悠扬回响,提醒着游人这座“有钟没有鼓”的奇妙对称。

殿阁之间:帝王将相的精神图谱 景德崇圣殿无疑是整座博物馆的灵魂所在。踏入这座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殿堂,金丝楠木柱散发的幽香与地砖的凉意交织,188位帝王的神位在七座神龛中次第展开。三皇五帝的牌位居于中央,左右依次排列着夏商周至明代的君主,细看会发现桀纣等“争议帝王”的缺席——朱元璋当年以“功德有愧”将他们拒之门外,而康熙乾隆则用“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智慧,将北魏鲜卑族、辽金契丹女真等民族帝王纳入谱系,让这座殿堂成为多元一体的文明见证。

东西配殿藏着另一部风云史册。东殿79位文臣武将的牌位按朝代分列六区,姜子牙的鱼竿与岳飞的宝剑在AR投影中隔空对话;西殿的《回望·选择》展览用动态地图揭示入祀标准变迁,那幅乾隆亲书的3.9米长谕旨复制品尤其值得驻足——用手机贴近展柜玻璃,以15度仰角聚焦“中华统绪不绝如线”八字朱批,微微调整角度避开反光,纸页上乾隆帝运笔的力道仿佛能穿透时空。

科技与人文:激活古老文明的密钥 神厨展区的《三皇五帝与百家姓》专题展是当代人的寻根剧场。那面被称为“魔墙”的互动大屏前总围着好奇的游客——点击“赵”字,伏羲持规造字的全息动画便跃然眼前;轻触“李”姓,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水墨长卷徐徐展开。拍摄这类场景时,可请同伴伸手触发姓氏动画,手机从指尖特写开始横移,跟随虚拟墨迹蔓延至整面屏幕,最后拉远镜头将观众惊叹的表情纳入画面,科技与传统便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击掌。

离馆前别忘了南广场的下马碑,这块刻着满汉蒙藏四体文字的巨石曾是皇家威仪的象征。将手机横屏贴近地面,从碑座螭首的沧桑肌理开始缓慢上移,让斑驳的“官员人等至此下马”铭文逐渐占据画面,最后纳入远处驶过的107路公交车,古今交通方式的碰撞比任何解说词都更生动。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