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对文博考古愈发关注,7月2日,电视剧《护宝寻踪》研讨会在京举行。
《护宝寻踪》以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为现实蓝本,讲述了一线文物保护工作者破获文物犯罪大案、助力考古发掘的故事。该剧于5月20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在央视领跑黄金档收视率,高达3.144%,在微博和短视频平台也具有较高的讨论热度,抖音主话题播放量达到14.9亿次,前往热搜315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该剧导演惠楷栋表示,该剧以守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创作核心,旨在正面展现奋战在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一线的无名英雄。创作团队始终秉持去除悬浮感、普及法律知识的理念,坚持深入一线,积累大量一手资料,在叙事创新的同时,力求向观众传递实用的文物保护法律知识与文化常识。该剧编剧周宇表示,踏入这一同行未涉足的赛道,对于主创团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创作过程中,始终秉持真实的核心创作理念,团队不满足于查阅资料,更通过大量田野调查夯实剧本根基。同时,剧组里的每一位都在各个环节为剧本加分,让纸上的文字变成鲜活的人物,让观众津津乐道。
剧中“雒青”的饰演者王鹤润认为,角色的灵魂与根基来自真实人物,她通过阅读原型人物所写的书籍感受人物的内心,将情绪带到表演现场,真正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通过参与该剧的创作,她深刻感受到了文保工作者的不易,也同他们一起为这份“择一事爱一生”的事业感到自豪。剧中“严守村”的饰演者胡明则透露,文保员身上的精神劲儿和信念感给自己带来感动和震撼,十分荣幸能出演该角色,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同时,在拍摄过程中与警犬“黑嘴”搭档,是极具挑战且充满乐趣的一次经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剧作为首部聚焦文物保护的现实主义剧作,实现政策导向与题材创新的深度融合,将政策条例转化为戏剧冲突,在满足观众悬疑需求的同时,强化文物保护的现实意义。该剧通过考古、文保与盗墓三线交织的立体叙事,融入文物保护主题,依托真实考古场景搭建与地域文化元素,实现了专业知识的可视化与文化质感的具象化。在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京盛看来,该剧较好地调和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矛盾,不仅体现了制作机构的创作能力和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不凡的文化担当。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夏至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扫描二维码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