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活的小县城的一隅,有一家旧书店,店门总是半掩着。那天,我轻轻推开这家旧书店的门,门轴发出了喟叹一般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夜晚,店内昏黄的灯光如薄纱一般,轻轻笼罩着层层叠叠的书架。书架上的书,虽然陈旧斑驳,但是,每一本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讲述者。在一个略显偏僻的角落,我看到了它——何其芳的《画梦录》。
这是一本旧书,封面已微微泛黄,像是被岁月染上了一层薄暮的颜色。书的边缘有一些磨损,恰似时光留下的吻痕。扉页上有行模糊的钢笔字,似是前人留下的感慨,又似一段未被言说的故事。
我捧着书走向收银台,老店主正戴着老花镜,专注地修补一本古籍。他的手指上布满了老茧,却非常灵巧地穿梭在书页间,仿佛在缝合着时光的裂痕。“你的眼光真好,这《画梦录》是难得的版本。”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透着温和。询问价格后我有些犹豫,老店主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这书在我这儿等你好久了,就当是交个朋友,我给你打个折。”就这样,我将这本《画梦录》带回了家。
回到家中,我坐在窗前的旧藤椅上,再次缓缓翻开这本书,书页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向我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在《雨前》一文中,何其芳写道:“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读到动情处,我不自觉地起身望向窗外。此时,夕阳的余晖已渐渐黯淡,天边堆积起了大片的乌云,与书中描写的氛围不谋而合。何其芳用他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将内心的烦躁与不安融入了其中。
继续翻阅,《黄昏》一文映入我的眼帘。“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我立住。一乘古旧的黑色马车,空无乘人,纡徐地从我身侧走过。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何其芳用独特的意象,构建出了一个神秘而静谧的黄昏世界。读到马车缓缓消失时,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下意识地抱紧了手中的书,仿佛这样就能留住书中那转瞬即逝的美好。
而这本书中的《独语》一文更是让我沉醉在其中。“设想独步在荒凉的夜街上,一种枯寂的声响固执地追随着你,如昏黄的灯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该对它珍爱抑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着在喧嚣的尘世中,我是否也常常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在读《画梦录》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何其芳的内心世界,与他一同经历着青春的寂寞、对人生的思索。他的文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那扇关于梦想与诗意的门。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独特的梦境,或忧伤,或迷茫,或充满希望。我在这些梦境中穿梭,感受着他的情感起伏,也在其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它不仅带给我阅读的愉悦,更让我在浮躁的生活中,寻找到了一片宁静的精神栖息地。我知道,我与《画梦录》这本书的缘分,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段珍贵的记忆,它陪伴着我,努力追寻世间的那些美好。
(作者王吴军,为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