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玉皇阁正式名称为纸坊玉皇阁,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镇纸坊村西南古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要道上,始建于明隆庆、万历年间,并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进行重修。纸坊玉皇阁通高18.6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主体是仿木构砖砌的形式,木构副阶周匝做法。玉皇阁是砖瓦结构的无梁拱顶建筑,通体仿木用砖砌筑而成,砖体为叠涩结构,这在现存的明代无梁殿建筑中是一孤例,其结构、形制、装饰都较有特色,是明代砖砌无梁殿建筑的杰出代表,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重修玉帝阁碑》的记载,玉皇阁始建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即公元1567年至1573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光绪二十三年,玉皇阁又经历了重修,维修过程中增设了四周的木结构围廊,使得其外观呈现出重檐建筑的特点。玉皇阁的北侧紧邻着一座小院,其背后是鼓山南坡。这座小院内设有正房五间,台基的东侧偏北位置,有一条石头砌筑的蹬道,从大道路面可步行走上台基,进而进入阁内。整个建筑占地300平方米,罗哲文先生曾两次考察无梁阁,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江北第一阁”。
砖砌主体四面正中设拱券门,券外脸贴饰有四彩琉璃龙纹楣饰﹐砖墙面上隐刻圆柱以分出间位,并在四面的明间雕有半圆拱形假门,还如实砌出阑额、普柏坊及其交角出头,拱形假门扇上的乳钉、柱头处荷叶形贴饰等木构构件。檐下为砖制五踩双昂斗拱,明间设平身科七朵,次间设六朵,稍间设三朵,各种构件大都为予制件,仿木程度甚高“平身科斗拱昂底皆平出,均系予制构件,规整严密;一昂咀作引号形,二昂咀单卷状,其仿木程度较逼真,耍头刻成卷云状,在厢拱位置亦刻成卷云形(类似三幅云式)”。因为两朵斗拱距离较小,布置罗密,因此其空档处只以片状斜拱间隔。斗拱通高为82.5厘米,出跳甚小,应是砖制缘故。
玉皇阁的顶部为大覆斗藻井,正中藻井饰以飞龙。各斗拱间的壁面,有生动的沥粉彩绘佛像,由于此阁曾被作为校舍使用,常年冬季以煤生火取暖,烟熏所致较难看得清楚。
室内顶部为叠涩结构,室内空间净跨度达到7.4米,这在叠涩结构中是不多见的。阁顶支承在层层出跳的24层砖制斗拱之上,每侧面设平身科斗拱28朵,四角部向内斜出斗拱,各朵斗拱均无施横向拱,即似唐宋时的偷心作法。覆斗壁内倾角约为27度,具强烈的上升气氛。
无梁殿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建筑艺术瑰宝,其殿身全由砖石精心砌筑而成,彰显了古代匠人的卓越智慧与精湛技艺。目前国内还存有多座类似的古建筑,如南京的灵谷寺、皇史宬,以及永祚寺、开元寺等,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