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家花园 百年新颜
北京晚报 | 2025年09月05日
你能想象吗?七七事变后,一位法国医生在海淀大西山的别院,竟成了平西地下交通线的一个“中转站”?
今天,经过修缮,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贝家花园焕新亮相,“国际友谊的历史印记”主题展同时在这里揭幕,将80多年前烽火中援华抗日国际友人与中国军民的并肩合作呈现在人们眼前,也续写着中法文化交流与中外友好交往的新篇。
贝家花园始建于20世纪初,原为法国医生贝熙叶(Jean Jérôme Augustin Bussi re)在西山的居所,后来这里也成为他医治附近百姓的诊所和向抗日根据地运送药品的中转站之一。抗日战争期间,贝熙叶凭借外交特权帮助抗日根据地运送药品,更是在汽油管制后骑自行车往返城里居所和贝家花园之间,开辟了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2015年,贝家花园获“中法人文交流基地”称号,2021年,列入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顺着木栈道拾级而上,栈道尽头右手处的碉楼,经历了百年风雨依旧矗立着,门楣上镶嵌的那块刻有“济世之医”四个大字的汉白玉石匾,讲述着它的不凡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是贝大夫的诊所,如今按照原样进行了复原。
过了碉楼,顺着青石台阶山路向上,右手空地上的那片橡树林值得您驻足。橡树在法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这百余棵橡树是贝熙叶当年在建设贝家花园时种下的,已经成为无言的见证者。
过了橡树林继续向上,一个敞开的平台豁然出现在眼前,近处是喷泉、藤萝架,远处是二层中式小楼。这里就是贝家花园的北大房,“国际友谊的历史印记”主题展就设在北大房的二层,这里既有贝熙叶、林迈可、白求恩、斯诺等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感人事迹,也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法文版《红楼梦》校审人铎尔孟等名人与西山的不解之缘。
今天上午,贝熙叶之子贝石涛也出现在贝家花园,他参观了贝家花园,看着根据历史资料复原的贝熙叶生活在这里时的场景,感触颇深。他深情回顾了父亲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分享了家族与贝家花园的故事,并感谢中方对贝家花园的精心修缮与保护,希望这里能继续成为传递贝熙叶大医精神、促进中法人文交流的平台。
本报记者 孙颖 文 邓伟 王海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