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瑶)记载战地消息的报纸、呼吁抗日救亡的传单、秘密交通线示意图……每一份档案都是历史的直接见证。昨天,《档案为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书正式发布,用80个档案史料故事,串联起京津冀地区的抗战历史。
日前,北京晚报联合北京市档案馆策划的“档案里的北京抗战”系列报道圆满收官,尘封的档案化为鲜活的叙事,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共鸣。报道中的“纸笔为枪唤醒山河”“智勇双全的敌后武工队”等多个故事在《档案为凭》一书中亦有深入呈现。
“我在馆藏的革命历史档案全宗中发现了一张1942年12月10日出版发行的《晋察冀日报》,这张报纸已经泛黄,但是报纸上刊载的社论、战地消息,都是了解当时历史的直接材料。”新书发布会上,该书作者之一、市档案馆调研员宋鑫娜介绍了从馆藏中“挖”出晋察冀根据地游击办报传奇故事的过程,她说:“每一份档案都是历史的证人,我们要做到让档案活起来,让更多人通过这些档案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市档案馆副馆长王海燕介绍,《档案为凭》由北京市档案馆倡议,联合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共同编著,是国家档案局2025年度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全书时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跨越至1945年抗战胜利,所有故事均以首次公开或系统梳理的原始馆藏档案为依据,统一采用可读性强的史话体格式,配以精选档案图片,立体展现京津冀地区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