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活化历史记忆 立体传承红色精神​——“探寻北京红色记忆”活动亮点概览

  • 2025-11-18 17:33:00
  • 中国文化报

一 深挖馆藏,让红色文献“活”起来  

“探寻北京红色记忆”最突出的亮点,是红色行读之旅对首都图书馆馆藏红色文献进行了一场创造性活化实践。活动突破传统静态阅览模式,通过一系列跨界融合的策划,让沉睡在书库中的文献以立体、生动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

行读活动为参与者量身推荐主题书目。当读者手持《红楼: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漫步北大红楼,或带着对《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的感悟探访香山革命旧址时,文字与实景的交融让历史在现场被重新激活。

正如一位参与行读的小读者在笔记本中所写:“于我而言,北大红楼曾经只是一个遥远的名词。但当我真的站在李大钊曾经办公的桌子前,才恍然发觉,那股求索真理的热浪,至今仍在楼道间回响、奔涌。”

今年恰逢《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首都图书馆联合田汉基金会举办“跨时代的前进号角——田汉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主题展览。展览中,刻录《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等歌曲的珍贵老唱片,与《风云儿女》的影像交织呈现,还原了国歌诞生的历史。观众只需扫码,即可聆听那些震撼心灵的旋律,在声音中感受民族血脉的偾张与精神的传承。

二 薪火相传,构建“口述历史”资源库

“探寻北京红色记忆”系列活动通过“红色故事我来讲”与“薪火讲堂”等环节,构建了一个持续生长的“口述历史”资源库,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代际对话。

“薪火讲堂”邀请革命先辈后人、党史研究者等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讲述父辈经历、家族往事与研究成果,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个人命运与家族记忆,为红色历史注入了动人的情感底色。

“红色故事我来讲”访谈活动则在延续“薪火讲堂”情感基调的基础上,为“口述历史”注入当代声音。年轻的非遗传承人郎佳子彧将红色精神融入指尖技艺,让革命传统在非遗创作中焕发新生;从事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退伍青年干部田野,守护革命先烈留下的精神遗产,诠释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红色主题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分享了如何以年轻化艺术语言赢得广泛共鸣;为先烈立传的作家周诠,则以严谨考据与深沉笔触搭建起通往历史现场的桥梁。

三 跨界融合,打造沉浸式立体课堂

系列活动突破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通过跨界融合打造没有围墙的立体课堂。馆藏文献、专家讲座、线下行读与多元艺术体验有机融合,构建出可读、可听、可感、可参与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

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峥嵘岁月·征程有声——红色文艺经典回眸”文艺展演中,创造性采用“导赏+表演”形式,通过导赏人的解说,将《十送红军》《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祖国》等经典曲目串联成一部声音史诗。展演中,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聆听者,而是跟随导赏穿越时空的旅人,从抗战烽火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再步入改革开放春天,在艺术共鸣中完成对党的奋斗历程的全景式巡礼。

在“红色传承手工坊”中,读者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景泰蓝点蓝、北京木版年画印制、红色建筑剪纸等传统技艺。当指尖触摸景泰蓝丝滑的矿物颜料,当雕版浮现革命圣地轮廓,当红纸剪出红色建筑剪影,遥远的历史变得真实可感。

“造纸与版画拓印”体验则将古法造纸与版画艺术相结合——读者亲手制作竹纸,再拓印象征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等图案。一造一拓之间,不仅完成了从材料到作品的创造,更在动静结合中实现了与历史的精神对话。

“红色创意绘画”活动让红色地标走进日常生活。读者用画笔将北大红楼、双清别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京报馆旧址等北京红色地标绘制于帆布包上,每一笔都是与历史的深刻对话。

在“历史烽火中的红色京剧”活动中,国粹艺术成为穿越时空的沉浸课堂。通过“名师传艺+票友实践”模式,参与者在唱念做打中感受革命年代的激情与理想,体验红色文化与传统艺术的融合。活动特邀国家京剧院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彭维、一级演员张梅芳亲临指导,不仅讲解示范红色经典剧目的唱腔与身段,更深入解析唱段背后的革命历史与人物心境。票友表演环节,老师精准指导身段与唱腔,让表演者与观众共同沉浸于革命先辈的精神世界。

从展演到非遗手作,再到红色京剧的讲与唱……多元场景转换使历史从书本走入生活,化为市民共同的记忆。图书馆实现了从知识宝库到文化体验场的转型,为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探索出一条沉浸式、立体化的创新路径。

四 智慧赋能,拓展红色阅读新时空

为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运用技术手段,通过线上知识竞赛、实时直播、小程序集章、XR(拓展现实)体验等数字化方式,打破图书馆服务的时空限制。

系列活动将北京的12个红色地标搬至线上,打造“云端红色地图”。读者可通过手机小程序线下实地探访、线上查阅史料,实现“线下行读、线上读史”的跨时空联动。线上点亮的电子印章在云端永久留存,以新颖形式铭记历史足迹。通过高清直播,数百万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可在屏幕前身临其境地感受演出氛围,实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与普惠化。

在《觉醒年代》XR体验中,运用MR(混合现实)、3D建模、6DoF全自由度追踪及虚拟数字人等前沿技术,构建出可交互、可感知的百年历史现场。读者戴上MR眼镜、手持交互手柄,便从阅览室来到风云涌动的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洒满晨光的书房,成为历史的亲历者。沉浸式体验使文字化为具体感知,百年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为理想奋斗的激情岁月变得可触可感。

这一系列智慧化实践,不仅拓展了系列活动辐射范围,更展现出现代图书馆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传承的创新精神,开启了智慧服务新篇章。

“探寻北京红色记忆”系列活动虽已落幕,但其社会影响与传承意义仍在持续。活动通过创新性活化实践,成功将红色文化从历史典籍与纪念场馆中“请”出,使之成为可亲、可感、可参与的公共文化产品,在全市掀起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新热潮。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筑牢了城市红色文化根基,更在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播下了薪火相传的种子。

作为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文化阵地,首都图书馆将继续肩负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使命,以系列活动为起点,持续深耕红色文化资源。通过长效举措,将红色文化传承系统化、常态化、品牌化,让闪耀在京华大地的红色基因与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统筹:刘源隆  首都图书馆供图)

  • 编辑: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