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陵寝前为何要设石像生 这其中有何寓意

  • 2020-08-07 13:51:55
  • 明十三陵官微

石像生的设置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资料证实,至迟在西汉中期的一些墓葬就已置有石刻,发展到明代,石刻技艺可以说是登封造极,而十三陵神道的石像就集中表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准。今天,文旅君便和您聊聊十三陵的那些石像生。

石人传说

石人,古代又称“翁仲”。相传秦代有位大将,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力大、英勇无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山县),因防范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纪念他,在咸阳宫的司马门外,给他铸了铜像。后来,人们便将铜像、石像统称为“翁仲”。

石望柱与石像生

长陵神功圣德碑亭后是一组壮观的石雕群。这组石雕群沿神道两侧依序对称设置。

最前面是一对汉白玉石雕刻的望柱,再后是石兽石人9种计18对。由前而后按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将军、品官、功臣的顺序排列。

这组带有写实风格的精美石雕群,在设置上,具有象征墓主生前仪卫和“保护”陵园的意义,因而又称“石仪卫”或“石像生”。

石望柱:神道的标志,柱身、基座截面均为六边形,柱身雕云纹,柱顶雕云龙纹。

石狮:狮为世间猛兽,所以古代衙署达官贵人的墓前,多置此兽以壮威。

石獬豸:獬豸,传说中象征正义与公平的神兽,能辨别是非曲直,头部生有一角,遇两人打官司,它专顶撞有罪之人,所以,古帝陵设置此兽以“卫护”陵园。

石骆驼:骆驼古有“沙漠之舟”之称,能负重远行,为古代重要的运输畜力。

石象:寓意“太平有象”“万象更新”,陵寝石像生中列此兽,取祥瑞之意。

石麒麟:麒麟为传说中象征太平吉祥的神兽,只有圣明天子在位时才出现,所以,古帝王陵寝设置它,以粉饰太平。

石马:马为古人坐骑,明朝的朝会仪式上有仗马的陈设,皇帝生前离不开马,死后其墓前自然要陈设。

石将军:作御前侍卫形象,其凤翅盔、锁子甲、佩剑的雕饰异常精妙。

石品官:作身着朝服的一品官员形象,执笏,神态恭肃。

石功臣:功臣,俗称“勋臣”,明代分公、侯、伯三等,多为立有战功,或匡扶社稷的大臣,这组石功臣雕饰与品官不同,七梁冠上罩有笼巾貂蝉。(注:貂,指貂尾,但明朝时以雉尾代替;蝉,为蝉形饰物。均佩戴于笼巾上。)

神道石雕的两个特点

一是体积大,神道石雕中最大的石像包括基座,体积近30立方米。

如此之大的石料,根据史料记载,都是从房山县采集的,运输这些石料多是采用“旱船拽运”的方法进行,花费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

二是雕工精细,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

其中狮、獬豸、麒麟、象、骆驼、马等栩栩如生;将军、品官和功臣须眉脉络、衣纹饰带一丝不苟,各具神态,似乎都在恭候皇帝灵驾的到来。

  • 编辑:方月月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