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八月,热浪翻滚,不如来音乐厅吹“合唱空调”!人声一响,清凉一夏,有时像山泉般清澈空灵,有时似海浪般澎湃有力,直击心灵深处,洗净燥热情绪。
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三场经典合唱音乐会轮番上演,从意大利的热情奔放,到德国的理性诗意,再到奥地利的华丽旋转,让我们在合唱的声音中开启一场经典巡游之旅!
第一站:意大利
“亚平宁的翅膀”吕嘉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演绎意大利经典作品音乐会。
时间:2025.8.2-3 19:30
地点:国家大剧院 音乐厅
在中意建交55周年的特别时刻,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将用一场音乐会,来说说他们与意大利的故事。
上半场主打“大型歌剧选段”,首首全是大牌。威尔第、多尼采蒂、莱昂卡瓦洛、马斯卡尼——四位意大利歌剧巨匠轮番登场,选段都是经典。合唱声扑面而来,厚重而庄严,令人心驰神往。
下半场一换风格,立刻就从剧院转场到了意大利的海边广场。《重归苏莲托》《桑塔·露琪亚》《缆车》……熟悉得像是小时候家里放的卡带,一秒把人带入那个阳光明媚、空气里都泛着咸味的夏日场景。还有那首《当你倾诉爱意》,你或许不知道它的词曲作者约翰·贝提斯和艾伯特·哈蒙德是格莱美的常客,但一定能听出那种柔情中带点俏皮的意式浪漫。
第二站:德国
“采撷浪漫”
乔治·格林与德国萨尔布吕肯室内合唱团音乐会
时间:2025.8.13 19:30
地点:国家大剧院 音乐厅
说起德国的合唱团,萨尔布吕肯室内合唱团绝对是那种“看似低调,实则很会”的存在。他们是当今欧洲最具风格辨识度的室内合唱团之一,以音色纯净、织体精致、诗意表达细腻而著称,尤其在德国传统声乐曲目的演绎上,已极具学术性的表达。
担当本场演出的指挥是该团创始人乔治·格林。他擅长在音乐与文本之间寻找微妙平衡,将诗的质地注入音乐的流动之中,使作品呈现出独到的情感层次。整场音乐会以“德语音乐中的诗意传统”为线索,回溯自17世纪至19世纪的合唱艺术轨迹。
音乐会从17世纪巴洛克时期作曲家海因里希·许茨的《意大利牧歌》出发,带领听众一窥早期德语声乐作品如何借鉴意大利风格,在柔美的线条中孕育出北方的沉静与敏感。牧歌中的自然意象与细腻情感,成为此后德国浪漫主义声乐的重要伏笔。
进入19世纪,德语音乐在诗意表达上不断深化,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更是将这一传统推向新的高峰。舒曼的作品充满情绪波动与戏剧张力,《月夜》《暴风雨》《茨冈》每一首都展现出诗与音乐结合的极致表现力。而门德尔松与勃拉姆斯,则更像是抒情诗人。他们以德语文学为沃土,将艾兴多夫、乌兰德、歌德等诗人的文字谱入旋律。这些作品不仅悦耳动听,更仿佛是一首首缓缓展开的抒情叙事诗。
音乐会的尾声,则以几首精心改编的中文作品为整场演出画上温柔的句点,为这趟欧洲诗意之旅注入一抹东方色彩。
第三站:畅游多瑙河
“旋舞多瑙河”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欧洲经典合唱作品音乐会
时间:2025.8.23-24 19:30
地点:国家大剧院 音乐厅
作为本系列的压轴演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将带来一场横跨多瑙河流域的合唱之旅。从古典严谨的海顿、莫扎特,到浪漫诗意的舒伯特、舒曼,当然,压轴的压轴,自然是“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华彩登场。
上半场凝聚德奥古典与浪漫传统的精神内核:海顿《春来临》清新而明朗,仿佛晨光中的原野;舒伯特《牧羊人之歌》温润质朴,如牧笛悠悠回响;舒曼的《茨冈》带着异域的热情节奏,让情绪在旋律中层层升温。门德尔松谱写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则将海涅的诗意化为一缕轻柔的风,穿过耳畔,落进心湖。
下半场,节奏悄然一转,诗意之中涌动起舞步的律动。勃拉姆斯的《爱之歌圆舞曲》在圆舞节奏中保有诗歌的温柔,《宴席上的欢乐》更以难得的幽默挥洒热情,又始终不失古典的优雅节制。高潮处,小约翰·施特劳斯重磅登场——《闲聊波尔卡》《蓝色多瑙河》《春天圆舞曲》,还有《蝙蝠》中的华丽段落,宛如节日的焰火绽放在舞台,唤起维也纳夜晚的浮光掠影与欢腾人声。
整场音乐会,如同一列穿越中欧的音乐列车:前半段是德奥浪漫派的古典沉思,后半段则步入维也纳舞厅的节日幻梦。诗,有了旋律;酒,有了节拍;风景随节奏流转,旋律在耳边轻轻回荡。女声轻盈如晨雾,男声厚重如暮钟,混声合唱交织成一幅色彩丰盈的声响织锦。再加上细腻的合唱编配与管风琴的点睛之笔,仿佛真的置身多瑙河畔,夕阳低垂,船歌缓缓,脚下不禁随旋律轻轻起舞。
就让这场清新而丰盛的音乐会,为你的夏日,画上一个优雅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