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米、128步、1分零6秒,受阅女民兵背后的故事

  • 2019-10-25 18:04:18
  • 天津妇联

10月1日上午10时54分,英姿飒爽的民兵方队身着红色新式民兵服,昂首阔步向天安门走来,犹如“红色玫瑰”绚丽绽放。

天安门东西华表的间距是96米,按照每分钟112步、每一次踢腿高度30厘米、每次跨步75厘米的标准步幅,她们手握钢枪、步履铿锵,在1分零6秒的时间里,走出了128个完美的正步。

受阅女民兵平均年龄26岁,来自首都各行各业,她们定期接受军事训练,保持战斗能力。人民战争依然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受阅女民兵背后的故事。

赵冰清:华丽转身,英姿飒爽展风采

“向右——看——”在阅兵训练场给女民兵方队下达口令的正是方队领队赵冰清,她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北京服装学院的一名“90后”教师。今年,得知要抽组民兵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的消息后,赵冰清第一时间报了名,“参加阅兵是我的梦想,也是一家三代人的心愿。”赵冰清出生在军人世家,外公是老红军,父亲是参战老兵,从小听着战斗故事长大的她,对部队有着别样的感情。

从校园到训练场,赵冰清的“转型之路”并不轻松。女性走路讲求柔美、自然,受阅动作则要求身体如松,踢腿如风,体现的是阳刚、挺拔。这种转变,初始训练时让赵冰清感到“很不适应”。

“刚开始踢腿柔软无力,队友戏称我是‘面条’。但我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苦点累点,坚持过去就是突破。”

练力量,别人做100个仰卧起坐,她做150个;练端腿,别人端5分钟,她要多上5分钟;踢正步,每天训练结束后,她还要给自己“开小灶”。

“阅兵场好比战场,响应祖国号召决不是一句空话,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训练场上,赵冰清不断鼓励自己克服困难、拼搏奋进。

随着一道道难关的攻破,赵冰清的受阅动作脱颖而出,被选拔为方队领队,还在领队受阅队列动作考核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作为新时代国防后备力量的代表,只要祖国需要,我们保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赵冰清说。

张晓菲:角色转换,甘当绿叶作表率

时隔10年,张晓菲再次跨入阅兵训练场,从国庆60周年阅兵时的民兵方队领队到国庆70周年阅兵的方队普通队员,角色转换中她担起使命和责任,甘当绿叶作表率。

2009年,年纪轻轻的张晓菲,迎来了人生中辉煌的时刻:从一名懵懂的大四学生成功转变为一名刚强的女战士,成长为民兵方队的领队,在国庆60周年阅兵那天,带领民兵方队昂首挺胸、英姿飒爽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的喝彩!

阅兵结束后,张晓菲带着“有责任就扛,有第一就争”的阅兵精神,走上了新的岗位。

今年,得知抽组民兵方队的消息后,张晓菲第一时间报名。“人生能有几个10年?我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

这一次,她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作为一名3岁孩子的妈妈,她的心中多了一份牵挂。在家人的鼓励和单位的支持下,她和17名“老战友”共同参加了教练员集训,打响民兵方队国庆阅兵训练的第一枪。

这一次,她的角色发生了转变。10年前,她是方队领队,万人瞩目;10年后,她是队列中的一名普通队员,默默无闻。但她很快调整好心态,加强自身动作恢复性训练的同时,还在队伍中发挥着老队员、党员的表率作用。给新队员们做示范、悉心讲解,带领大家完成单兵基础训练,成为教导员的好帮手。

“尽管身份、角色变了,但我不变的是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忠诚,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张晓菲说。

10年间,怀揣着同一个梦想,坚守着同一个目标。在如火如荼的训练场上,她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女性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形象和风采。

杨佳庆:苦练三伏,仪仗女兵了心愿

“我曾经的遗憾终于有机会弥补了!”2014年,经过严格的选拔正在天津某部队服役的杨佳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的第一批女仪仗队队员。

2015年,她因外出执行任务错过了“9·3”大阅兵,心中留下了不小的遗憾,“这一次参加70周年国庆阅兵,作为民兵方队的一员,接受祖国的检阅,我终于圆了自己的梦!”

2015年9月,三军仪仗队受邀参加俄罗斯“斯帕斯”国际军乐节。演出时,突然遭遇疾风骤雨。正在表演枪操的杨佳庆和战友们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以整齐划一、刚柔相济的动作惊艳了全场。在现场观众的赞叹中,她倍感自豪。

如今,虽然已经退役3年,但杨佳庆带着为国受阅的信念,又一次走进了训练场。体能和动作需要重新适应,她拿出近乎严苛的要求跟自己的每一个动作“较劲”,不达标准誓不罢休。训练中,她迅速成长为第5排面排头,成为了一名“框子兵”。

“框子兵”位于方队的四个边上,对于保持方队队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谓是方队的“标兵”。成为“框子兵”,是光荣,也有压力,但杨佳庆时刻铭记一名军人的责任和担当,越是困难,越要冲在前面。

杨佳庆还担任第5区队1班班长,精训练、严管理,在班里开展“一帮一”活动。她主动与排尾结对子,在她的帮助和鼓励下,结对子队员从排尾直线上升到了前排位置。

在徒步方队组织的单兵考核中,杨佳庆被评为“单兵动作训练标兵”。得此喜讯,远在家乡山西大同的警察父亲,为女儿送来了殷殷嘱托:“希望你继续发扬仪仗兵不抛弃、不放弃、精益求精的光荣传统,全面展示出首都女民兵的风采,爸爸妈妈支持你,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队伍中,杨佳庆和队友们昂首挺胸,眼神坚定。正如诗歌《请祖国检阅》中所写,“行走的队列,犹如一本巨大的书,一页一页翻动,供全世界阅读。这里不止是仪表堂堂,不止是青春风范,不止是训练有素,从方阵里升腾出气贯长虹的,是精神,是灵魂。”

石莹:十年沉淀,坚持再续阅兵缘

从天安门前的东华表到西华表,一共是96米,10年前,石莹和队友们在1分零6秒的时间里,踢出了128个正步,每一个近乎完美的步子里

都有她们满满的心血和骄傲,无数个日夜,石莹汗洒阅兵训练场,这里像一个熔炉,提纯了她的梦想。10年后,她再续阅兵缘

“在训练场度过的那段时光,让我更加理解了什么是担当。我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去承担起自己对祖国的那份责任。”

2009年10月,阅兵归来,石莹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年底,她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

退役后,石莹成为一名社工,但浓浓的阅兵情结始终沉淀在心底。今年,当得知抽组民兵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的消息,她再次兴奋了起来。和她一样激动的,还有她的双胞胎姐姐石晶。

10年前的那次阅兵,姐妹花一起报名参加训练,遗憾的是只有石莹一人走过了天安门。10年后,虽然姐姐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报名参训,但她鼓励妹妹再次为国效力,重走阅兵路!

在家人的支持下,石莹推迟了原定于6月举行的婚礼,扛起姐妹俩的梦想,再次走进了阅兵训练场。每一次站军姿、每一次踢腿、每一次摆臂,石莹都要求自己做到完美。

因为表现突出,石莹被任命为民兵方队十一区队区队长。她把10年前的阅兵经历讲给队友们听,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让队员们明白了什么是“轻伤不下火线”,什么是“团队协作”。

9月初,石莹收到了姐姐的来信,字里行间的殷殷嘱托给了她无尽的力量。“全家人都会为你加油鼓劲,为你报效祖国而自豪,为你完成使命而骄傲!”

石莹说:“能两次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祖国母亲庆生是我的荣幸,我一定会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优异的表现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