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阅读是看不见的精神修炼,是为人生绘就底色的事业。无论世事怎么变化、人生如何起伏,阅读都是我们最好的陪伴。九月来了,一起开启美好的阅读时光吧!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个第一》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造就了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有无数个第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个第一》作者所撷取的党内百个“第一”,既有大事也有细节,既有鲜活的事例也有重大的理论创新。通过这一个个“第一”,从一个侧面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有助于引导广大读者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奋斗与梦想》

《奋斗与梦想》这本书,是专讲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追梦历程的。这个梦,就是专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因此,这个追梦历程,也自然要从1840年后这个复兴之梦的产生与兴起开始讲起。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务实的民族,也是一个充满理想与奋斗精神的民族。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梦想与追求,梦想与奋斗,梦想与挫折,梦想与抗争,梦想与胜利,从来就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梦想越崇高、越伟大,付出的牺牲就越巨大。
远古以来,中国就流传着“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传说,代代相传,家喻户晓,渗入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化作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中国近代以来,对美好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集中地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完成彻底摆脱历史厄运、赢得中国革命胜利、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这三个历史性跨越。
《中国道路与中国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国家实力和人民获得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这些无不得力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优越的政治制度。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崛起奇迹不仅仅在于它的速度与规模,更在于它打破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发展悖论。一是打破了西方强国国强必霸的悖论;第二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天花板。发展中国家被纳入一个西方中心/非西方边缘的全球发展体系中,但是这种发展是依附型或者半依附型的发展。中国不断打破发展天花板,不但实现了内生自主的发展,而且不断攀上发展的阶梯,超越了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正迈向发展的更高阶梯。
中国道路背后的道理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用西方道理解释和西方话语叙述的伟大崛起故事,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崛起的,要么接轨西方模式,要么体制崩溃。面对中国崛起,西方主流理论已经到达了“无知边界”,中国规模宏大的崛起,造成了西方中心知识体系的巨大断裂带。
本书坚持立足中国实践,打破以“西方中心论”看待中国的路径,分析了中国经济、政治、治理结构的特点和优势,探寻中国道路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文明源流,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道理。驳斥了西方否定和攻击中国的言论及其理论基础,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的多重维度阐释了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及其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和现代化路径。
《北京中轴百年影像》

传承,从了解历史影像开始,《北京中轴百年影像》用影像资料深入挖掘中轴线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读者走进北京老城,身临其境地了解这片早已熟视的土地,从内心愿意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尽一分力量。作者遴选出1860年到1949年之间中外摄影师拍摄的700余张经典照片,以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的空间为轴,以时间为脉络,将中轴线上的古代建筑、坛庙园林作为主要内容,梳理和呈现了百年间北京中轴线的变迁史。
书中收录了北京中轴线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其拍摄于1860年,摄影师费利斯·比托是抢夺焚毁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他站在正阳门城墙上用六张接片拍摄了当时的大清门。这张接片也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张全景接片。从比托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很多细节,此时的北京虽然已经是十九世纪中叶,但其文明程度和十八世纪的乾隆时期并无二致。这张照片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清朝北京对外大门未打开前的社会面貌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参考信息。
每一处建筑,都有着不同角度的影像,这完全取决于不同时期的摄影师的观察视角,而读者也能多角度地了解其时其事,如不同时期的正阳门、五牌楼的对比,天安门在历史转折中的变化。本书通过影像,为今天与未来的读者提供了百年前中国建筑、历史事件与社会巨变的视觉叙事,为国人打造“看得见”的“集体记忆”,将这个历史背景徐徐展示开来。在这里,读者可以了解历史、地理形态、文物状况,以及当时的风土世情,还能以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来回顾过往,面对当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解读中正融合、和谐共处的中华文化,从而指向北京未来的城市发展。
新版《故宫日历》

新版《故宫日历》以“吉虎迎新岁,山河庆升平”为主题,选取故宫中表现虎与武备、骑射、运动相关的文物藏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365件不同朝代、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珍贵文物,分别展现了虎虎生威、吉虎迎瑞、虎啸丹青、冬运冰嬉等丰富内容。

与往年相比,新版《故宫日历》添了科技味儿。AR技术加持,让日历中的文物“活起来”。日历封面图片采自故宫藏品“清代红色纱绣云纹飞虎旗”,为清宫戏剧机构升平署所用旗类道具。读者手机扫一扫,这只萌态十足的“老虎”就可以跃出纸面,扭胯摆腰。故宫介绍,日历有不少新设计,比如护封采用铜版纸,背面印有2022年年历,可以日常使用不浪费。裸脊锁线,保证全书可平摊展开,又不会散页。开本变大了,文物图片增大且高清。日期页也留出了充足的空间让读者记事。
《纪念碑》

《纪念碑》是年逾七旬的女作家王小鹰的第十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为母亲而写。
《纪念碑》的核心是改革开放以后区长史引霄一家的故事。围绕在她身边的不同阶层的人们,被社会变革唤醒了生机,在大时代中面临种种变数和问题,历经了蜕变和成长。该书延续了王小鹰一贯的写作风格,情节绵密、人物众多、叙述从容。她将宏大与细腻、坚定与浪漫、严苛与宽容、残酷与温情融为一体,使这部鸿篇巨制别具光彩。
王小鹰是新四军的女儿,她出生在苏北的芦苇荡里,母亲甚至不记得她出生那天的日子。六十多年以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王小鹰动笔写这部长篇小说,献给母亲,献给在历史与现实中英勇前行的人们。母亲晚年,希望当作家的女儿能帮助自己写回忆录,可是女儿想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看待老一代的历史,用自己的眼光和才华,写出更丰富、更深刻、更生动的新四军故事。于是,母亲在十年间陆陆续续写下了七本笔记,留给女儿。这字迹斑驳的厚厚的笔记,就是王小鹰创作的基本素材,而当她写完厚厚的《纪念碑》,母亲已去世十年了。
《北地》

《北地》通过一位建设者对东北工作四十年的回望,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大荒如何变成北大仓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其中党性与人性相互交织,顺境与挫折交替磨砺,展现出北地开发建设者的深厚情怀和不变信仰。
作品采用倒叙的方式,主人公常克勋晚年时,其子重返父辈奋战四十年的北地城乡寻踪觅迹,在父亲的人生现场实地探访,从当代人的角度去理解一桩桩令父辈牵肠挂肚的往事。北地之行不仅再现了白山黑水的风物传奇,还回望了北地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一代建设者深沉的家国情怀、坚韧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以主人公在北地工作过的近30个地名独立成章,是四十年来的北地风俗画,也是北地发展变迁的里程碑。
成千上万的常克勋们,付出了青春和生命,使荒原变成了粮仓,让村落变成了城镇。作者通过有温度的叙事,勾画出了这些拓荒者的韬略、灵魂和人格魅力,写出了一个建设者对建设的不懈追求,一个创业者对创业的遗憾,一个血肉之躯对爱情的感伤。
《杨红樱童话全集》

破解童心四十载,筑梦童话情满怀。日前,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杨红樱童话全集》,一共十册,囊括了杨红樱不同时期的童话创作。
四十年来,杨红樱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童话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校园小说系列……杨红樱的每一本书,都在小读者心中留下了恒久的印记。虽然校园小说《女生日记》让她名扬海外,“淘气包马小跳”和“笑猫”的经典形象让她在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扎稳了根基,但回顾杨红樱的创作生涯,最不能忽略的还是她最初的文学创作——童话的写作。
杨红樱的文学创作始于童话,早在1981年,她就发表了第一篇童话《救生衣的种子》。随后,在童话创作的道路上,杨红樱佳作频出。但由于历时长久,杨红樱的童话创作一直缺乏完整汇集,这让喜爱杨红樱童话的小读者总不能尽兴阅读。
这套“杨红樱童话全集”收录了除“笑猫日记”系列外杨红樱所有的童话作品,一共十册。总的来说,根据内容主题和风格特色的不同,“杨红樱童话全集”可以分为三类:科学童话、心灵童话和校园童话。具体包括科学童话(《寻找美人鱼》《神犬探长》《再见野骆驼》《毛毛虫的天空》)、心灵童话(《亲爱的笨笨猪》《没有尾巴的狼》《流浪狗和流浪猫》《偷梦的影子》)、校园童话(《神秘的女老师》《仙女蜜儿》)。每一本童话故事都配以精美独特的插图,文学与艺术的美感并存。
这其中,杨红樱的科学童话满足了孩子们的渴望和期待:《寻找美人鱼》中海洋世界近百种生物的丰富生命形态,《再见野骆驼》里鲜为人知的沙漠生物世界,《奇妙的旅行》以拟人的方式讲述了各种植物种子特殊的传播方式,《最后的晚餐》涉及了生物系统中的食物链,《比胆儿大》介绍了动物界的共生现象,《鸡蛋里的悄悄话》揭秘了自然界中许多不用嘴巴发声的动物,《背着房子的蜗牛》让小读者认识了自然界数十种生物奇妙的房子……
杨红樱总是乐于蹲下身来,为孩子量身打造故事的乐园。《巧克力饼屋》传递了信任的力量,《蚂蚁球》彰显了团结的重要,《没有尾巴的狼》肯定了积德行善的处世之道,《流浪狗和流浪猫》上演着正义与真情,《大脚鸭》告诉孩子应该如何面对嘲笑和挫折……舞动幻想的双翼,这些人生的智慧让生动曲折的故事平添了余音绕梁的韵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套书系的颜值。本套书系不仅内容丰富完整,插图装帧更是精致美观。插图师们注重色彩的处理——他们将漫漫黄沙渲染成《再见野骆驼》的底色,用神秘紫色作为《仙女蜜儿》的主色调,把大海的蓝色和小蛙人调配成《寻找美人鱼》的背景。
破解童心,走进童心,是杨红樱一贯执着的创作追求,而这种创作追求也自然而然地成就了杨红樱质朴自然的童话写作风格。139个童话故事,或长或短,仿佛夏日田野迎风绽放的野花,每一朵都闪亮别致。
《阿富汗访古行记》

阿富汗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汇聚之地,《阿富汗访古行记》这本书的作者刘拓毕业于北大,是个热爱文博旅行的90后,曾于2014年和2017年两次独自踏上阿富汗之旅,寻找诸多古代遗存的故事。阿富汗局势复杂,社会保守,访古行旅充满冒险和艰辛,但也让人体会到独一无二的风土民情。书中除了介绍阿富汗古代遗存的历史、分布和现状,也描绘了此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日常。刘拓在历史、考古领域有扎实的积累,在生动性与知识性兼具的讲述之中,饱含对过往和现实的人文思考,文笔朴实而充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