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从清康熙年间的一家小药房,到今天扬名海内外的现代中医药集团,同仁堂经历了300多年风雨,在人们心中铸造了一块“金字招牌”。 目前,同仁堂商标已经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超过90%。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10月25日,工作人员在位于北京大栅栏的同仁堂抓药。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位于北京大栅栏的同仁堂每天接待大量前来参观购药的中外游客(10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10月25日,一名行人经过位于北京大栅栏的同仁堂文化展示长廊。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10月24日,在北京同仁堂的制药车间,一名工作人员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上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10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北京同仁堂的医师为就诊患者号脉。位于日内瓦的北京同仁堂瑞士中医门店于2017年12月开业后,受到了瑞士华人华侨和当地民众的欢迎。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摄

10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一名男子经过位于市中心的北京同仁堂门店。位于日内瓦的北京同仁堂瑞士中医门店于2017年12月开业后,受到了瑞士华人华侨和当地民众的欢迎。 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摄

10月24日,在北京同仁堂制药车间,工作人员在对生产好的中药进行装箱。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北京同仁堂制药车间内观察工业机器人分拣线的运行情况。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对生产好的中药进行装箱。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10月24日,在北京同仁堂的制药车间里工作人员在操作薄膜包衣机。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行走在北京同仁堂的制药车间里。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