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慕田峪以前叫“杏谷”?

  • 2019-06-29 18:38:14
  • 怀柔融媒

据史料记载:慕田峪长城是明朝初期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的遗址上监督修建的。这里敌楼密集,关隘险要,两边城墙上都有垛口,而且这里依山就势,蜿蜒起伏,打远处一看,就好像是一条巨龙在群山间飞舞。说起慕田峪长城,它的名气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为每一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还别说普通的老百姓,就是很多国家元首包括他们的家人都到这里来过。

因为在当时慕田峪周围的山上,漫山遍野都长满了杏树。春天开花,到了秋天这杏儿就熟透了。嘿!漫山遍野的杏儿熟透以后,秋风再这么一吹,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能闻到这个杏儿的香味儿。老百姓把这杏儿摘下来,装好喽,用人背、用车推、用驴驮,运到山外边,然后再把粮食换回来,这一换可就得换够一整年的粮食。到了第二年秋天,还是这套活儿——把杏儿运出去,把粮食换回来。当地的乡亲们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过日子。

到后来修建万里长城,这些当兵的,还有民夫是又累又饿根本就吃不饱。修来修去当修到杏谷,也就是慕田峪这一段的时候,正赶上秋天,满山遍野的杏儿都熟透了,这些当兵的还有民夫可算开了斋啦,上树就摘杏儿,这着急的连树叶都塞嘴里!他们是开斋了,老百姓倒霉了,得指着这些杏儿来换粮食呢!老百姓虽然是不高兴,可谁也不敢拦着。如果拦着不仅会遭受一顿揍,揍完了捆上修长城去!所以说老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

一天,村里头来了一个念书的文人,这个书生打一进村这嘴里可就不闲着,总是念叨着几句话:“树下有口填不满,口中有食吃不完。若要来年有吃穿,杏谷变为树下田。”

念叨着念叨着就出村了。乡亲们一看“甭问了,这位脑袋有问题!”谁也没往心里去,可没想到就这么着一天,两天一直连着来了一个多礼拜!这时间一长,老百姓把他念叨的那几句话都能背下来了。村里其中有一个人念过几天书,多少还有点学问。就琢磨书生的话,终于恍然大悟。这个书生是说以后要想有粮食吃,光靠山上这个杏儿,可是不成了,咱们自己得种地!大伙儿一听有道理!也正是打那天开始,杏谷就改叫了“木田谷”。

木是木头的“木”,田是种田的“田”,谷是山谷的谷,在当时,山谷的“谷”字和左边一个山右边一个谷这个“峪”字通用,后来大家叫着叫着,就把“木田谷”叫成了“木田峪”,不过这个木还是“木头”的“木”。

没过多长时间,这位书生又来了,就问乡亲们:“你们想不想种的这个地能更多点呀?”乡亲们说:“那当然想了!”“哦,既然要想,你们那就把“木头”的“木”,改成“羡慕”的“慕”吧!因为“羡慕”的“慕”字,有向往祈盼的意思。大伙儿一听,好啊!也正是打那时候起,慕田峪就变成了今天咱们看到的这三个字:慕是“羡慕”的“慕”,田是田地的田,峪是山谷这个峪。意思就是“向往着有更多的土地。”

后来人们才知道,当年的那位书生本是天上的一位神仙,不愿意看到老百姓受苦,特意下凡来救万民于水火,杏谷改叫慕田峪,也正是打那个时候开始,慕田峪周围的杏树就越来越少了。

  • 编辑:范方睿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