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吹驼铃” 看“灯耀大坝”

  • 2019-05-05 10:43:46
  • 北京晚报

“千年古道、百年老街”,位于石景山的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被喻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靓丽明珠。今年年内,这里将完成模式口大街和法海寺通道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屋外立面修缮,8月底前,位于文保区内的模式口公园、模式口水电站工业遗址公园两处新景观也将亮相。届时人们将在这里看到充满古韵风情的驼铃广场、怀旧气息浓郁的工业遗址以及小菊、紫茉莉、柿子树等极具老北京特色的绿化景观,感受家门口别样的古道风景。

模式口大街和法海寺通道 年内完成拆违修缮

模式口,原名磨石口,因盛产磨石而得名。后取其谐音将磨石口改为模式口。模式口大街全长1500米,曾是几百年来连接京城与塞外的京西古商路,俗称“驼铃古道”,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就是从这条街上走出来的。

如今走在位于模式口大街中段的南小街上,古色古香的青砖灰瓦民居、骆驼造型的街边园艺小品,还有充满古韵的商铺……仿佛让人“穿越”回了曾经鼎盛繁华的京西古道。而在模式口大街与法海寺路交叉口,一座由老舍先生之子舒乙题字的“庆春斋”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屋内陈列了老舍先生的作品和舒乙撰写的文章《老舍和石景山》,详尽介绍了老舍先生与京西古道的渊源,街道上随处可见的骆驼图案景观也在告诉人们,这里就是驼铃古道,是老舍先生笔下祥子拉骆驼的磨石口。

“南小街这个街区去年就完成了改造,今年将按照这个改造范本,对模式口大街东、西两段以及法海寺通道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外立面的修缮改造”,负责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改造项目的石泰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由金顶街街道牵头,对位于模式口大街和法海寺通道这两条“廊道”上的历史遗留违建进行拆除,拆除后的部分区域将进行绿化。同时还将把这两条廊道上的架空线全部入地,并对廊道旁的民居及围墙进行外立面修缮,全部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届时全长1500米的模式口大街将重现京西古道风韵。

石景山区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留住模式口村的百年历史,在文保区修缮改造过程中,石景山区不断征集与模式口村历史文化有关、能够反映模式口发展变迁过程、具有模式口特色的老照片、老物件等。“居民们捐赠都特别踊跃,像反映模式口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都捐出了一批”,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模式口大街上不仅有一座“老物件展览馆”,还在位于京西古道76号院的模式口村居委会中开办了一处社区民俗文化室,砖雕、花瓶、缝纫机、二八自行车、海鸥照相机这些被尘封在记忆中的老物件,以新的方式传承着模式口的历史和情怀。

模式口公园 未来“风吹驼铃响”

动感的篮球和乒乓球场地、既能照明又能发出悦耳铃声的驼铃灯……今年8月底前,模式口公园的“重装亮相”,将为附近居民带来一份惊喜。

据石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模式口公园西侧紧邻法海寺路,东侧紧邻永定河引水渠,南侧紧邻模式口中医院,根据调查,平日游人量约200人/天,节假日约1000人/天,“随着模式口街区改造的全面推进,街区功能方面也急需完善,我们聘请了专门的设计公司对公园的各项功能进行重新设计,设计时尽可能保留现状公园内可以利用的地形、植被,包括公园内的200余株原生树木,同时结合周围街区与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布置,利用园林造园的手法,打造文化、景观、功能兼顾的社区公园。”

根据设计方案,未来公园的入口处将打造一处磨刀石景观小品,既是“模式口”文化符号的展示,又能起到景观装饰作用。而在公园北部,将利用现有硬化地面改造成半场篮球场,园区东北角有长势较好的油松,在改造中将以树池或花坛的形式进行保留,并在此处布置乒乓球台,供居民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景观设计方面,将借助园内山坡的地形优势,重新梳理园内的水系,打造丰水季节的流水景观和枯水季节的旱溪景观,并在水系旁选址种植柿子树。“柿子树既可观果又可观叶,同时也是老北京植物的一个代表”,公园规划师告诉记者,柿子树的设计也象征了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另外,公园的小山坡上还将种植小菊、紫茉莉等北京特色植物,打造京味十足的园林景观效果,并在道路两侧布置驼铃灯,驼铃被悬挂在石质的园灯内,实现风吹驼铃响的效果。

水电站遗址公园 夜晚亮出灯光秀

除模式口公园外,今年8月底前同期亮相的还有模式口水电站工业遗址公园。位于永定河引水渠旁的这处水电站也是模式口文保区内惟一一处大型工业遗址。模式口水电站是1957年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设、自动控制的水电站,当时曾创下了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纪录。

“这处工业遗址公园也是由专门的设计师团队围绕模式口水电站及京西发电厂的相关历史进行设计,将对水电站的主体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并结合现有水电站周边场地,利用水电站厂房、管理用房等遗留建筑打造工业遗址公园,让人们感受工业遗迹的魅力”,石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将最大限度恢复水电站建筑外立面的原始效果,并将打造水电站水轮机实物展览层、发电机展示层等遗迹景观。

另外,在水电站遗址公园坐落的永引渠旁还有一条人行步道,未来也将跟随遗址公园的建设重新设计,包括增加运动路线标识,绿道旁铺设生态草沟。未来遗址公园内还将搬迁腾退后的部分土地布设环形步道,并适当增加健身器械,方便居民日常休闲运动。

为了丰富景观效果,今年8月底亮相时水电站还将有夜景展示,在一些重大节日时,水电站将能以自身建筑为载体打造独特的灯光秀,通过灯光、色彩和音乐的结合,使夜晚的公园景观也有独特的看点。

本报记者 左颖

  • 编辑: 王丹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