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红螺寺”寺名的由来么?

  • 2019-10-11 13:32:51
  • 纯北京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有金山普陀,北有古寺红螺”,“红螺”指的就是北京怀柔区的红螺寺。在北京众多的寺庙中,红螺寺以其“碧波藏古刹”的优美景色,以及旺盛的香火而出名。所谓“男雍和,女红螺”,说的就是女子去红螺寺祈福非常灵验。红螺寺的尾殿是观音寺,其中有送子观音庙,所以红螺寺是北京求子的最佳去处。

红螺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山势而建,从山脚下就能隐约看到山上气势雄伟的大殿。背倚红螺山,南望红螺湖,红螺寺山环水抱的布局堪称风水宝地。很多人初到红螺寺,肯定会被寺院内红螺山下珍珠泉汇成的一池潭水吸引。碧绿的潭水中,还有两只巨大的红色螺蛎,和两位仙女雕塑。您知道为何要在这里放置螺蛎和仙女的雕塑么?展开想象力,红色的螺蛎以及美丽的仙女,那肯定与“红螺寺”这个寺名有关。的确,红螺寺名称的由来,真的有着一个与螺蛎和仙女有关的传说故事。

传说,玉皇大帝的众多女儿中,有两个非常淘气,她们腻歪了天上一成不变的生活,想下凡到人间游玩儿。于是,她们找了个机会,偷偷下凡来到人间。人间的一切对她俩都充满了新奇,姐妹俩一边走一边玩儿,感觉非常开心。俩人结伴走到了一座山脚下,一下子就被美丽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气吸引了。只见这座山奇木繁多,而且在松柏掩映中,还发现了一座寺庙。这座寺庙古朴幽静,又坐落在鲜花嫩草中,环境清雅。姐姐不禁感叹:“人间竟有如此美丽雅致的地方,如果能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也不枉我们下凡来到人间走一趟啊!”妹妹也同意姐姐的观点,于是俩人便决定在这座寺庙住上一段时间。

白天,姐妹俩化作了小僧弥的样子,打坐念经、打扫庭院,和寺中的其他僧人并无两样。晚上,姐俩就化作一对螺蛎,色泽殷红,晚上放出耀眼的光芒,照红山峦。姐妹俩白天以小僧弥的形象完成每日功课后,还会到寺庙周围的村庄嬉闹玩耍、游览景色,但只要她们看到百姓有困难,她们都会想办法为他们解决。自从二位仙女到来之后,寺庙周围夜如白昼,方便人们晚上的生活,而且有了困难,寺庙的两位小和尚就能伸出援手,当地的百姓都感到非常幸福。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两位仙女最初到寺庙,玉皇大帝并未察觉,但时间一久,玉皇大帝就发现了。于是,他就下令,要二位仙女速速回到天宫。姐妹俩虽然很留恋人间的美好,但也不能违抗父命,于是在一日晚间,由两只大红螺幻化为仙女,腾云驾雾回到了天宫。从此,寺庙一带的夜间,便不再夜如白昼了。

当人们得知两位仙女的情况之后,都纷纷想念,于是,便把她俩当年住过的寺庙改名为红螺寺,并在寺庙的潭水中修建了两只巨大的红螺,并每天烧香,盼望着二位仙女还能回来,还能住进红螺中,还能为当地百姓造福。更神奇的是,自从红螺仙女走后,山上松树的树冠都变得平平的,据说,是山中的众松树,为了纪念红色螺蛎曾经放出的神光,自愿削平树冠,化作塔的形状,守卫着红螺仙女曾经住过的地方。红螺仙女的故事也越传越远,很多名僧、百姓都不远万里来此,红螺寺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刹。

红螺寺虽然地处北京郊区,但交通极为便利,东直门外的长途汽车站,有一辆867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景区。找个周末,亲自来到被千亩苍翠古松环抱的红螺寺,亲眼看一看那对儿红螺以及周围群山上的“绿色群塔”吧。

  • 编辑:李青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