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端午”带来别样非遗体验

  • 2020-06-27 20:37:14
  • 河北日报

□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6月25日,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河北省丰富多彩的端午节非遗活动纷纷转为线上开展,各地群艺馆、民俗馆以及非遗传承人等通过录视频、开直播等方式,向人们讲述端午民俗、端午故事以及与端午相关的非遗技艺。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其中,香囊所蕴含的传统医药技艺,是非遗家族中极独特的部分。“围绕端午,一直有许多构思巧妙、效用灵验的民间秘方。比如这个玉屏袋,可祛毒、散寒、益气、健脾,是由多种中药清洗晾晒碾碎后装袋而成,能够增强免疫力……”端午节前夕,来自井陉的非遗传承人武小妮登上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录制的“乐享冀艺·河北非遗公开课”讲堂,向广大网友传授“井陉苍香玉屏袋”制作技艺,讲述这一非遗技艺自乾隆年间以来的传承经历,延续中国古代通过药囊防病的传统,从医药的角度分享古人对于端午节的认知。

不单传统医药,为了营造浓厚的端午节庆氛围,省非遗保护中心在微信平台开设“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栏目,刊发相关民俗专家和学者关于端午节的研究作品,如《“端午诗歌”与中华民族精神》等,让人们了解端午节的前世今生,收获满满的爱国情怀。

赛龙舟、挂艾草、画额、饮雄黄酒……各地端午节活动异彩纷呈。端午节当天,石家庄市群艺馆专门举办了“‘粽’情端午 ‘云’享非遗”端午节教学体验活动。沧州文庙专门开展“端午粽飘香 云端传承忙”活动,专门请非遗传承人或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视频直播和连线互动,与广大网友相约“云”端,一起包粽子、讲故事、编手工、赏非遗,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共同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张家口市非遗体验馆举行庆端午非遗手工作品展览,集中展示来自阳原、康保等县区的22种5000余件国家、省、市级非遗手工作品。此外,沧州市许多社区还将端午节民俗“搬上云端”,邀请文化志愿者、传统手工艺人和中医师,通过网络传授香囊、粽子的制作方法,让众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 编辑:方月月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