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妹子辣!夏日爆辣美食挑战味蕾

  • 2018-04-28 17:38:15
  • 北京旅游网综合

这家店的经典爆款菜,就算一次点完,也还是会错过这个小配角:三种辣椒混合爆炒的面,吃一口就被辣住,却又怎么都停不下来~来一次,真的不够!

  • 容易被忽略的爆辣炒面

第一次来这家川菜馆,大概都会被红火的大菜吸引,光吃这些已经肚歪。如果没注意菜单上唯一一份炒面的话,你恐怕真的还得再来一次~

爆辣小公鸡炒面,注意名字中爆辣二字,没有在和你开玩笑。如果你抱着“它应该是一份普通的辣炒面”这样的心态去吃,那肯定会收获一份惊喜(微笑),或是get了街头艺人的喷火技能……就算爆辣也停不下来。

炒面的卖相很有食欲,闻着就特别香喷喷了,很有烟火气的那种!吃到中途就算辣到鼻涕眼泪一起流,辣到胸腔内火烧火燎,但依旧放不下筷子,总想再多吃几口。

三种辣椒爆炒

这份炒面之所以很辣,也是多亏了这三种辣椒的加持:小米辣,美人椒和线椒。厨师师傅手速很快,爆炒出了一片“辣椒星轨”。

只选嫩滑鸡腿肉

面码的鸡肉特意只选择鸡腿肉,吃着香辣嫩滑。但和面相比,鸡肉的辣度已经是小意思了~

筷子挑着炒出镬气

炒面过程中厨师的双手都特别忙,一手掂锅,一手拿着筷子以迅雷不急掩耳之速翻挑面条,时不时就在空中炸出一朵amazing的面条烟花。

这样炒面,面条会自带镬(huo)气,也就是咱们通俗所说的“锅气”。一道炒菜热腾腾端上桌,那股香喷喷的“火燎味”,确实是炒物的灵魂所在呀~

面看起来根根油亮,但吃着却一点都不油腻,口感干爽,盘子也里没有多余的积油~ 辣味分布地特别均匀...每一口都是蛮销魂了……

  • 两大招牌牛蛙菜 干湿两吃的牛蛙

除了辣爆你的炒面,来这家店吃牛蛙也有两种选择。被花椒油浸润的“壹号馋嘴蛙”主打麻辣,干吃的“豉椒牛蛙”主打豉香~

三种椒加持的馋嘴蛙

酸辣咸香的泡椒、香气扑鼻的花椒和让人失去嘴唇的麻椒,经过这三种四川特产的加持,他家的“壹号馋嘴蛙”口味能不重吗~

壹号馋嘴蛙一份里有足足四斤牛蛙,每只都选择中等大小。这样既保证了较大的个头,可以吃到肉厚厚的大腿,也让肉质嫩嫩的不会太老。吃的时候用漏勺捞,在锅边挤一挤,过滤掉多余的油分。蛙肉吃着那股弹牙的劲儿,感觉都要自己从锅里蹦出来了~蒜蒜吃之前一定要在盘子里堆一座牛蛙山,才能安心开始享用。

馋嘴蛙底油自制麻辣烫

之所以说这份馋嘴蛙“浑身是宝”,是因为这份底油还能带回家,自制一锅麻辣烫!做法超级简单。今天教教大家噜~

在店里点了馋嘴蛙,吃完之后可以和服务员说:我要带走底油(保留里面的花椒麻椒泡椒)! 到家之后嘴馋了,就准备一锅你喜欢的麻辣烫食材,啥都行,蒜蒜是必须有午餐肉和生菜~

把底油倒进锅里之后还要加水,水的量没过蔬菜和肉们就行。

最后一步——开火煮就可以啦!有点像家庭自制的川式寿喜锅……想吃入味儿一些的就多煮一会儿~

不爱辣的人也能吃

“豉椒牛蛙”里浓浓的豉汁裹满了每一块儿蛙肉。如果觉得馋嘴蛙太辣,这道牛蛙菜就是你的首选啦,只到微微辣的程度~筷子一夹,蒜瓣儿一样的肉块儿就剥落了。更喜欢整坨放进嘴里吮吸,最后吐出几根干干净净的骨头~

酸甜辣俱全的虾

虽然名字叫麻辣虾,但酱汁的酸甜味儿也十分显著,吃着胃口大开,一不小心就干掉半盘儿。虾的个头儿虽然不算很大,但虾肉饱满的程度可以看出用料很新鲜~

大虾下面还垫着一层炸过的馒头条,不过馒头已经吸了很多红油,十分重口味。吃的话也要量力而行~

  • 最少要去两次的店

老店——五环外的赏花小院儿

没错,这家店就是北京川菜界鼎鼎有名的店子:望京一号啦!老店就算开在5环外的大望京村,还是火的不得了。老店这个古色古香的院子挺有来头,是明朝徐达儿子的祠堂。院子里的景致特别好,怪不得地处偏僻却依旧能吸引这么多食客。

老院子里最有看头的还有这两棵300多岁的西府海棠树,每年到了赏海棠的季节,都得提前预定才能有位置。

新店——工体请客聚餐的首选

和老店气质迥异新店就开在工体附近。环境优雅大气,包间齐全,特别适合请客聚餐。除了来吃炒面,也得把新店老店的环境都感受一遍,这才算去过了完整的望京一号~

记得带上你身边最能吃辣的朋友来挑战下爆辣小公鸡炒面哟~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