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响乐团2017:交游遍天下 知音万万人

  • 2017-12-28 12:43:44
  • 北京青年报

即将过去的2017年,北京交响乐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演出135场,其中既有音乐季、高雅艺术进校园、公益演出、各区精品采购、保利院线全国巡演,也有美国、加拿大、黑山、塞尔维亚等地的国际巡演,演出场次创建团以来最高纪录。

音乐季演出看品质

在承载一个乐团品质的音乐季演出中,北交力争在音乐会内容及演奏水准上与世界知名乐团比肩。其中2月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开幕音乐会,拉开了全年音乐季演出的帷幕,演出中既有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作品,又有展现俄罗斯古代史诗般宏伟壮丽的异国画面。此外,在今年的音乐季中,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家演奏的西方经典作品,以及原创中国交响乐作品交相辉映。先后推出了“国庆68周年音乐会”、《党啊,亲爱的妈妈》特别音乐会、“中国当代原创经典交响作品”,同时携手芬兰国宝级指挥作曲大师“莱夫·赛格斯坦”、俄罗斯当代指挥大师帕维尔·科冈、华裔作曲家谭盾、华裔大提琴家赵静、小提琴家吕思清、著名钢琴家德里克·韩、当代中国最杰出的指挥家和钢琴家之一许忠、指挥家李心草、青年小提琴家朱丹,以及姜克美、章红艳、吴碧霞等国内外知名音乐家上演了多场不同主题的高品质音乐会。

“市民音乐厅”显公益

2016年7月21日,北交在首都图书馆举办了首场“首都市民音乐厅”音乐会后,2017年,这一公益演出品牌依然秉持“普及”的理念,以边演奏边讲解的方式呈献给听众,今年已演出了61场。据悉,今年的公益演出不同往年,呈现出两大特色:全年的公益演出邀请了国内知名指挥家和独奏家加盟,丰富了公益演出形式、曲目;二是增强了服务文化民生的意识,通过“政府+专业院团+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模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手段和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今年的公益演出重点放在了基层,除了走进各大、中、小学还走进了各区,如延庆张山营镇、昌平、房山、平谷、密云、大兴、门头沟、通州,还包括部队和多个城区的文化馆及文化活动中心。更与多个高校保持着长期密切的联系,如清华、北大、北航等,在这些高校里已经拥有一批北交的铁杆粉丝。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场是北交在北京戏曲艺术学校职业学院与师生共度了一场难忘的艺术盛宴。一年来,“市民音乐厅”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演出覆盖本市16区,包括大中小学、社区、养老院、部队、村镇等场所,每场演出平均上座率96%以上,演出直接惠及观众4万人,网络观众200余万人。拉近了普通群众与高雅艺术的距离,激发群众审美情趣、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增强百姓对文化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国际舞台展芳华

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践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品牌,“欢乐春节”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2017年是“欢乐春节”举办的第八个年头,今年北交与著名指挥家汤沐海合作,携手活跃在世界舞台的著名华人音乐家们,分别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加拿大多伦多索尼表演艺术中心和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举办了三场交响音乐会。此外,今年9月,北京市在黑山波德戈里察举办了第二届中东欧16+1首都市长论坛活动;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举办了“北京日”活动。为此,北交分别在黑山波德戈里察国家剧院、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萨瓦中心剧场圆满完成了“友好之旅”——2017北京交响乐团黑山、塞尔维亚交响音乐会巡演项目。国际巡演,展现了北交作为国内大团,在中国交响乐文化发展乃至世界当代音乐领域内的重要地位。

除国际巡演外,室内乐组在国际舞台的演出也日渐活跃,其中弦乐四重奏出访斐济进行了室内乐音乐会的演出。为了更贴近当地观众的需求,还征集了当地的特色歌曲,将之加工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的曲目。

国内巡演立示范

除了国外巡演,今年北交还在保利院线完成了7场全国巡演,分别在潍坊、大连、苏州、诸暨、惠州、珠海、唐山,以“中国梦”为主题,以普及交响乐知识与经典曲目欣赏相融合的形式,特别推出了雅俗共赏的音乐会。乐团所到之处上座率均超过了85%,其中一些剧场还达到了100%。作为北京的文化形象大使,北交带着高雅音乐走向全国,在传播艺术中弘扬北京精神,展示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更充分体现了北京作为首善之区的文化示范作用。此外,在弥补了院团资金不足的40余场商业演出中,还包括了与国家大剧院和中山音乐堂携手举办的中外名家、名曲交响音乐会,为观众带来经典音乐大餐,赢得各界音乐爱好者的好评。

在重要国事活动中也屡见北交身影,4月14日、5月11日,北交分别派出重奏组在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为越南副总理来华访问演出。5月14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参加了“一带一路”峰会的演出,乐团的艺术家们用弦乐重奏的艺术形式展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商旅贸易之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历史纵深感,以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9月3日乐团派出了弦乐四重奏组,圆满地完成了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的演出任务。

“中华情怀”现深情

“中华情怀”系列是近年来北交着力打造的一个全新的音乐品牌,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与西洋交响乐相结合,不仅让听众更加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同时选择演奏现当代作曲家创作的民乐与管弦乐队协奏曲,让观众从全新的角度了解这些古老的民族乐器新的发展。多年来,北交在委约创作上一直坚持将发展和推动民族音乐交响化视为己任,2017年北交委约作曲家郭文景,为2022年冬奥会创作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海坨戴雪”,列入全市文化“折子工程”,近期就将完成。此外,北交还延续北京地区“三个文化带”的创作脉络,委约作曲家鲍元凯创作《大运河》交响乐作品,该作品拟定四乐章:第一乐章:吴越——二胡Andante,第二乐章:齐鲁——坠琴或筝Presto,第三乐章:燕赵——板胡Adagio,第四乐章:京津——三弦Allegr。目前作品已在构思和创作初期。

团长感言:北交始于北京,行于中国,融于世界

一年来,北交的成绩单颇为漂亮,而在团长孟海东看来,收获也是颇丰,特别体现在国际舞台。对北交而言,国际巡演是对乐团的一次整体检验,一次对自身价值的确认。2017年的国际巡演不仅在推动古典音乐文化的传播,也在重塑和提高北交的音乐实力、团队精神、艺术声誉、光辉历史、自我认识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巡演为实现艺术诉求搭建了平台,有助于北交树立品牌形象、获得社会声誉、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奠定艺术地位。成功的巡演历史,是一支乐团永不磨灭的闪亮记忆,也会成为一支乐团自我激励的持久来源。每一次站在国际音乐盛会的舞台上,北交就是北京交响音乐的代表,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当面对西方世界重要城市的主流观众和媒体的时候,努力让东方文化元素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发挥能量,展现中国力量。作为一支成熟的交响乐团,在专业演绎世界名曲的同时,更始终坚持挖掘中国交响乐原创作品,融汇东方文化的独特元素,力推中国融合创新的音乐创作,这也是北京交响乐团自开始国际巡演以来一直秉持的艺术使命。

于是,在2017年美加巡回演出中,北交带去了京剧大戏《大唐贵妃——梨花颂》、陈其钢作曲的《走西口》等充满着中国文化元素的世界名曲,在黑山和塞尔维亚的演出中,带去了《热巴舞曲》、《中国主题》竹笛协奏曲,中国传统竹笛曲《喜相逢》,演出新颖而震撼,很受欢迎。这就是交响乐动人的力量所在,给交响乐以不同文化元素的阐释和解读,才能表达艺术家探寻艺术巅峰的精神和梦想,才能诠释时代之美。致力于挖掘经典的“中国风”的原创曲目,坚持和支持交响乐本土化、东方化,力求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当代音乐风貌和艺术水准,这才是北京交响乐团存在与发展的核心价值。

此外,乐团发起了“北京国际友好城市交响乐团联盟”,将带来北京交响乐团新的发展经验和合作方式,开启乐团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北京的文化象征和艺术代表,北京交响乐团的发展之路,始于北京,行于中国,融于世界。目前,北交已与莫斯科、渥太华交响乐团结为友好乐团,在今年9月份还与黑山、塞尔维亚的交响乐团结为友好乐团。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和国际级的交响乐团,北交已成为北京城市和文化底蕴的一张名片。北交人相信,立足联盟这个开端,以北京的国际友好城市为推广切入口,会有越来越多的顶级交响乐团加入进来。以乐团为纽带,将会带动友好城市之间的联动,提高联盟的艺术水准,更好地提升北京文化艺术在国际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强化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首都战略定位和城市功能。对北京而言,北交的国际巡演以及联盟的建立,依托北京国际友好城市平台,通过交响乐的对外输出,提升北交的品牌形象,助力北京国际化城市建设,提升北京的国际地位。这是一个契机,也将是落实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有力实践,推动北京文化艺术交流的对外输出,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树立北京乃至中国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的国际新形象。文/本报记者  郭佳

  • 编辑:祁悦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