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打磨 《成语魔方》第五部亮相儿艺

  • 2018-09-29 13:06:45
  • 北京商报

9月25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宣布最新创排的“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系列剧第五部将于10月1日在假日经典小剧场进行首演,并在“十一”期间连演7场。据了解,此次第五部《成语魔方》是以三个故事组成,在此前的四部系列剧中,《成语魔方》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此次的创作除延续前几部传统外,也注入了“新鲜血液”。

更年轻的主创团队

已经连续创排五年的《成语魔方》系列剧于主创而言,如何进行再次突破成为了关键问题。此次,除曾经创作团队外,还有另外一个青年编剧、导演的团队加入其中,从故事的初期创作到修改进行了全程参与。

据了解,在接到改编《成语魔方》项目之初,《画蛇添足》的编剧张雪滢还是一名中央戏剧学院的大三学生。张雪滢表示,虽然该剧时长只有20分钟,但其中创作时间横跨了两年,最终故事中将成语典故中“比赛”这一元素进行放大,在两个人物比赛的环节中设计出了扣题的行为,最后演变成了现在的通过“比赛”应征捕快的故事。

《杯弓蛇影》的编剧孙梦竹认为这个成语故事在表现时应该更加贴近现实意义。因为生活中有些隔辈家长独自带孩子时,会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而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过分紧张,而这种紧张的情绪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故事创作的初衷便源于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在第三个故事《郑人买履》的解读上,编剧刘德正给出了一个规定情境,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导演何吉光也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像“郑人”这样夸张的形象,但每个人都会有“犯轴”或钻牛角尖的时候,希望通过这个故事给观众一个警醒。同时学习剧中县令巧妙解决问题的方式。

更创新的表现形式

除前期创作的反复修改,在进入排练后更多创新的表现形式也融入到了表演中。其中,《画蛇添足》的两道屏风中暗藏机关,内藏多组卷轴画面,实现了多个场景的切换。为了其中一段模仿电影慢动作的打斗片段的演出,主创团队在音乐上也专门做了慢节奏的音乐动效,凸显了时间的拉长感。

而《杯弓蛇影》在现场的演绎中运用了光影原理,使故事中“蛇”这一形象映射在了背景幕布之上,同时还利用幕布的背光加入了皮影戏的元素进行创新氛围营造。另外,传统戏曲打斗的应用配合上现代流行街舞元素的展示,也增添了人物之间的交流。

最后,《郑人买履》在故事创作中便是回归了成语故事本身,去繁存简。利用灯光进行了“戏中戏”空间的营造,在不换景的条件下达到了场景的跳进跳出。而“郑人”的服装经过特殊加工,凸显了其生活中邋遢的性格,达到了一种“生活舞台化”的表现。

一人分饰多角的演绎

除了主创团队与表现形式的创新,此次《成语魔方》在演员的选择上横跨了老中青三代,通过一人分饰多角的形式做到了演员上的精炼。其中,首次参加系列剧演出的国家一级演员李屹分别饰演了《画蛇添足》中的捕快和《郑人买履》中的知县,发挥了“传帮带”作用,而剧院的青年演员井岗山、付强、马子豪、杨晨等人则以活力的形象展现在剧中。

《成语魔方》系列剧第五部的舞台延续了前几部作品的设计理念,在屏风的组合运用上追求简练,只提供演员必要的表演支点,给观众留出想象空间。而灯光在继续应用大色块、小区域用光的基础上,丰富了色彩上的运用,更加吸引孩子的目光。有了前几部作品的基础,《成语魔方》系列剧有了自己的“音乐库”和“服装库”,真正让作品有了“系列”之感。

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表示,“《成语魔方》第五部,在近年的创作演出中给予了非常多启示,成语虽小,意义不凡,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把这个品牌不断打造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蕴藏在成语故事之中,把成语故事创作好,就是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好。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