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群:方寸壶里绘乾坤

  • 2018-10-27 08:43:57
  • 北京晨报

瓶中岁月,壶里乾坤。内画鼻烟壶,自明清发展至今,不过三四百年的历史,却因其小巧精致、易于把玩,一直广受各方藏家青睐,以叶派为首的京派内画鼻烟壶,更是其中的珍藏翘楚。出生于海淀的顾群,师承叶派传人刘守本,至今已浸淫此中近四十年。

顾群曾经用三年多的时间,将五米多长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绘进鼻烟壶内,小巧精美的烟壶内壁,人物栩栩如生,眼耳口鼻皆清晰可辨;雕栏玉砌,屋宇鳞次,一派繁荣市景皆在瓶中,其精湛的工艺可见一斑。

顾群,1950年生于北京,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画鼻烟壶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会员。顾群1972年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厂,在国画车间学习工作八年,系统学习并掌握了国画技法,擅长山水、花卉、动物和人物。1980年,顾群转入内画鼻烟壶班组,跟随刘守本等人学习内画鼻烟壶技艺,1983年应邀随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赴德国数个城市,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受到参观者的喜爱与赞誉。顾群创作的内画鼻烟壶代表作品有:《布袋和尚》、《慈禧太后像》、《婉容像》、《开仓放粮》、《村塾图》、《清明上河图》系列、《秋翁遇仙记》等。2013年,顾群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系列获第七届北京“工美杯”金奖。2014年,顾群与妻子张玉华共同设计制作的《月曼清游》系列获第八届北京“工美杯”铜奖。

内画鼻烟壶要反向作画

鼻烟壶,就是盛放鼻烟的容器。自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以来,鼻烟壶也应运而生。现如今,虽然吸闻鼻烟的习俗已近绝迹,但鼻烟壶却成为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流传至今。这其中,内画鼻烟壶,更是在北京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

“制作内画鼻烟壶的工序并不复杂,首先需要在空白的鼻烟壶上进行构图,然后使用勾笔伸入鼻烟壶内部,在其内壁上进行反向作画。”顾群说,所谓勾笔,就是一根细长前端带弯钩的笔,在笔端绑上狼毫,“这个勾笔都是自己制作的,很少在外边买,因为需要符合自己作画的要求。”反向作画并不容易,但对于经久制作鼻烟壶的人来说,早已没有所谓正反之说,“画人物的脸,需要从人物的下巴颏开始往上走线,这个需要有一段适应时间。”

顾群介绍说,绘制内画,需要从线条画起,然后进行皴染,将山石、树木以及人物的衣纹做出立体效果来,最后再进行上色处理,“这个过程比较简单,但操作起来很费时间。一般完成一件比较好的作品,需要十天到半个月的时间,整个制作过程中精神都需要保持高度紧张。”

京派内画以叶派为首

内画鼻烟壶分为山东的鲁派、北京的京派,以及河北的冀派三大流派。京派内画鼻烟壶以叶派为首,以竹笔、柳木笔作画,创自内画壶高手叶仲三。1985年,苏富比拍卖公司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一次鼻烟壶专题拍卖会,其中就有叶仲三创作的玻璃内画蝴蝶螳螂鼻烟壶、玻璃内画鱼藻图鼻烟壶。

“我就生在海淀,1968年去山西插队,1972年病退回京,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厂国画车间进行学习工作。”顾群说,自进入国画车间以后,自己先后学习了山水、花鸟、动物、人物等,“学的东西比较杂,创作时以山水为主。”1979年工厂改制,国画市场日渐萎缩,顾群也于次年转入内画鼻烟壶班组,跟随刘守本学习内画鼻烟壶制作技艺,“我原来学国画,有一定的基本功,转入内画,适应起来也比较轻松一些。我爱人也对我进行了大量的指点,我主要是跟着她和刘守本两人学习。”顾群口中的爱人,名叫张玉华,她从1971年起,就跟随叶蓁祺和刘守本学习内画鼻烟壶技艺。

内画壶越小价值越高

“北京传统鼻烟壶,大的不超过手掌,最小的比手指甲盖儿大不了多少。越小的内画鼻烟壶越精致,收藏价值越高。”在过去,内画鼻烟壶主要用于出口,因此在创作题材上也以市场需求为主,“主要做一些历史故事题材,比如百子图、八仙过海等传统内容,也会做一些仿旧山水。”离开工厂后,顾群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之上,“我前后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用二十个鼻烟壶做了一套《清明上河图》,将原画等比例缩小到五分之一,从头到尾整个复制到鼻烟壶里。”这套作品是顾群的得意之作,在2013年获得过工美杯金奖。

为了传承技艺,这些年来,顾群也招了一些徒弟,可最终都没能坚持下来,“年轻人学徒没有收入,这手艺就学不下去。”这两年赶上非遗进校园,顾群也将自己的一手内画绝技带入了北师大三附中,“这个课让他们震撼很大,原来孩子们什么都不了解,烟壶都是第一次听说,内画更没见过。”这也让顾群总算有点欣慰,“进校园多少是一种宣传,能够让孩子们了解北京这一传统艺术。”

北京晨报记者 何安安

  • 编辑:仲伟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