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民间习俗有讲究

  • 2018-11-13 09:38:40
  • 天津日报

立冬是个大节气,从这一天开始意味着正式进入冬天。在民间,迎冬有多种方式,许多饶有兴致的风俗习惯至今广为流传。

1、补冬

立冬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食物还会和中药一起煮,增加药补的功效。

2、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形式,如“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技能人才;“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素养,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3、吃饺子

饺子的原名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被冻伤。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贴心的关怀。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代人延续着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好吃不过饺子”,在秋冬之交,饺子当然是最不可少的美食了。 (王寨)

  • 编辑:仲伟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