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天下人都来腾冲呼吸!”这是腾冲驼峰机场的一幅巨大海报,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眼球。走下舷梯,深深地吸上一口,感觉空气确实清爽,微微有着丝丝缕缕的甘甜。
走在叠水河边,到处都是茂林修竹,山花碧树,树上犹有藤蔓多情缠绕,花间不是彩蝶便是蜜蜂,阵阵鸟鸣婉转。在一苔藓湿滑的溪涧边,已经听到了訇訇的水声,往前几步,抬头,那日光灿烂的崖顶,大树之间一道白练匆匆而下,若银河倒泻,雪喷云飞,充满负氧离子的甜润又新鲜的空气随那草的清花的香以及树的绿,直往人的心海里涌!
导游介绍,叠水河流量丰富,因途中遇一断层石崖,瞬间跌进落差10余米的深潭,仿佛一条惊龙稍一愣神,随即又踅身,奔流向前。因在此处河水被叠为二折,故被称为“叠水河瀑布”。瀑边有亭有桥,亭曰“观瀑”,桥为“太极”,皆为石板筑成,桥墩为江中大石,浸透历史沧桑,更具几分古意。
神秘火山群
腾冲有着中国最为密集的火山群,共有97座火山耸立于苍穹之下,为这座小城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走进“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大门,发现这里有许多火山碎屑岩、火山灰和火山弹构筑的柱、墙或路,那黑黝黝的石头之间已经生出了野草,让人生出沧海桑田之叹,因为这些卑微的小石头就曾经是来自地幔的滚烫岩浆啊,当它们喷出地壳时,那无与伦比的辉煌与融化一切的激情,谁能不惊叹,谁又敢将它们漠视?
巍然屹立眼前的便是小空山火山,顶部直径200米,底部直径60米,相对高差40米,喷发时间距今已20万年。走在山径上,满山的矮松一片绿色,小空山底却只有几株稀疏的松树,更多的是枯黄的野草。离小空山不远处,喷发时间距今已36万年的大空山同样如此,放眼远望,还有团山、焦山、黑空山、云峰山等等,透过那些岩浆喷发形成的柱状节理,让人可以想见若干年前岩浆如出炉钢水冲出地壳时的壮观场面,那腾起的烈焰还有弥漫其上滚滚黑烟,怕只有蓝天白云见证过吧,之后,便是数万年寸草不生的死寂了……如今我走在这里,抬头,仍是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唯有它们是亘古不变的吧。
温泉甲天下
据科学探测,腾冲地区地壳厚40千米,地下7千米深处有一厚约20千米的高温岩浆囊,为腾冲地热持续不断地提供热源。
较为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得腾冲地区贮存了丰富的地热资源。老天眷顾,这里竟有上万处泉眼,稍稍挖掘便是一口温泉,共有124处温热泉,干脆被称为“热海”。
走在绿意葱茏、高温潮润的“热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随处可见山坡上因地热而产生的袅袅蒸汽,像神女的乳白水袖在环绕飘舞,恍然以为是瑶池仙境。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泉眼内冒出珍珠般、弹丸般、汤圆般大小的水泡,泉眼周围生长着芭蕉、棕榈、榕树、茶花、三角梅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热带植物,一律枝繁叶茂,花开浓艳。
对腾冲热海的最早记录可见于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游记,“遥望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然勃发,如浓烟卷雾,东濒大溪,西贯山峡……其色浑白,从下沸腾,作滚涌之状,而势更厉……”
腾冲温泉甲天下,热海大滚锅则被列为温泉之王,乃标志性景观。走近前,明显感受到灼人的热浪,这可是96℃的水温啊。直径3米、深1.5米的“大锅”内,碧波滚滚,水声鼎沸,雾霭迷蒙,蒸汽扑面,好像有谁不停地煽风点火,正给锅底加温。大旅行家徐霞客对大滚锅的描写是,“水与气从中喷出,风水交迫,喷若发机,声如虎吼,其高数尺,坠涧下流,犹热若探汤。”专家的评论则是:温度之高,压力之大,蒸汽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实为国内罕见。
大滚锅周围有不少卖煮鸡蛋煮花生的,皆为高热沸泉中煮来,几分钟即熟,或以斗笠当锅盖,一律装在铁丝笼稻草笼中,此为云南二怪——斗笠作锅盖、鸡蛋用草串着卖。买上两只尝尝,味道还不错,但有股子硫黄味。
含有硫黄及大量钙、纳、碳酸离子等矿物质的温泉,有着极好的杀菌消毒养生保健功效,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不敢泡大滚锅,却可以舒舒服服地泡露天温泉浴场,那些温泉一个接一个,散布在青山绿水间,眼一抬便是鲜花绿树,便是蓝天白云金色阳光。不少池内还放了养生的中药,可以一个个池子逐次泡一泡,发汗,祛寒,解乏,放松,泡得全身软软的,眯上眼打个盹,梦也是香的。
古镇底蕴深
去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顺,完全是因为那里有全国最大、藏书最多的乡村图书馆,还有美丽的镇名。进了古镇,看到古雅牌坊上的“士和”“民顺”石刻,才知其名称的由来,翻译一下就是政通人和了。
走在朴拙静谧的古镇区,明显感觉到这里是以远征军战史、马帮文化和建筑文化为基本元素建成的。一湾清溪绕镇流,远山古木入眼帘,加之石桥河埠,黛瓦青砖,淳朴居民,三五鹅鸭,感觉仿佛到了水乡江南,只有那布置得古色古香的文昌宫、总兵府、洗衣亭、艾思奇故居、元龙阁道观、茶道·马帮歇会、翡翠文化馆、弯楼子民居博物馆、马帮馆,才让人闲步其间时,明白这里是滇西的边陲古镇。
站在滇缅抗战博物馆,想想那些为了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壮士,接受一次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真的会激起人的感恩之心,心里的那点浮躁一下子散去了。感觉能够活着,过着如和顺一般的恬静日子,多好。
最让人难忘的是建于1928年的和顺图书馆,为旅居缅甸的华侨为支援家乡文化教育捐资创办,拥有古籍、民国、地方和现代文献共8万余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轻轻徘徊于飞檐翘脊书香浓郁的图书馆内,随手抽一本稍稍发黄的线装古书,用心读上几页,听听时光那端哲人先贤的教诲,再品品藏珍楼上“一楼经典常开卷,万里云山尽入怀”的联句,觉得人生能有闲读书,有心出行,实在是福气。
想到这里,放眼远眺,那镇边的荷塘竹影、古榕灯笼还有幽深小巷竟挟着清新的古镇气息和沁人的阵阵书香,从眼眸而入胸襟,细细品品,人不觉就有了微醺之意,宁静又安然,和谐又温顺,从身体直到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