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晨明
东城区“干面胡同”的得名缘于东侧的禄米仓胡同。因为古时运输米面的车辆从此经过,撒得满地都是面粉,所以就有了干面的名字。现在的干面胡同,虽然部分被改造,但依然好看,保存完整的宅门和院落在胡同里并不鲜见。
最值得的一提是西口的61号院。这是一个相当完整的四合院。从院外看,山墙、影壁和门楼都颇具规模,似乎背后有什么故事。果不其然,查一下资料,发现这是当年清朝大学士李鸿藻的府邸。前些年我进去探访,进得院门就可以看到一座精致的垂花门,不失历史风采。像这样的垂花门,在很多胡同都鲜能见到了。再朝里走,建筑虽然杂乱,但正房和厢房都还规整。恰好遇到在此居住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历史学的王教授,他向我专门介绍了这所宅子的来历。他说,这里当年是李鸿藻的地方。民国后,国民党东三省要员张莘夫居此。再后来,转给了当时北平市的工务局局长汪申。张莘夫以及汪申的后人都曾来此做过故地探访。1949年以后,此宅由军管会接管。1954年交给中国社科院作为历史研究所的图书馆。再后来就演变成历史所的职工宿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