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业百年京华印书局的故事

  • 2019-02-24 15:47:10
  • 畅游西城

京华印书局在中国近代印刷业中可以称得上是负有盛名。书局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的强学会书局改组而来的。1895,康梁等发动“公车上书”未果及变法失败,开始从事文化活动,创办了强学会,也叫长兴书局。“日以翻译西书,传播要闻为事”。可是时间不长强学会遭到封禁,图书仪器被查抄。后来,御史胡孚辰又上奏“书局有益人才”,建议把强学书局改为官办。清政府才下令改设官书局。但是官书局一直经营不善,1905年被总部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买下,改名京华印书局(其实是在北京设立的印刷厂)。

京华印书局经办后,淘汰了木板印刷,全部采用铅印、石印,由于经营有方以及印刷质量精良,业务发展兴盛。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兴起,为了应接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1918年起在虎坊桥兴建起这栋钢筋水泥的四层大楼,1920年落成,在当时也是北京少有的新式建筑了。京华印书局自此又增添了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方面很多新机器,除了印刷一般书刊外,还承印北大,清华,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书刊和故宫博物院画刊,业务范围还发展到天津,沈阳等地,不但是北京头等企业,还成了全国有名的实业。

1928年政治中心南迁后,北京的印刷业就萧条起来。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人甚至想掠夺京华印书局作为他的反动印刷机构。到解放战争结束时,这家原来华北很有名的工厂已由全盛时期的400多人降至40多人,甚至濒临灭亡了。

时至2000年,北京市建设广安大街,为了保护京华印书局、纪晓岚故居等文物,专门在虎坊桥至珠市口之间拐了个弯儿,使其露出街面。然而由于年久失修,京华印书局逐渐“失色”,墙体出现开裂,墙漆斑驳剥落,防水措施失效,铁艺栏杆部分断裂锈腐。2005年作为市级文物,京华印书局进行动工修缮。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独有的特点都在修缮中被原貌恢复。如今,恢复一新的京华印书局旧址作为中国书店的总店驻地,仍为收购旧书和办公用。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从长兴书局到中国书店,从京华印书局到京味书楼,历史还在继续,辉煌还会再起。愿这栋承载了百年风雨历程建筑--行近世纪的巨“船”,能再次迎来现代出版印刷业的春天!

  • 编辑:刘思含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