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慈悲含笑,手指菩提树,一指朝上,告诉世人“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切莫一叶障目。
——《华严经》
《弥勒论道寿山芙蓉石雕与泰戈尔的故事》
作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泰戈尔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谁小时候写作文没引用过一两句他的诗呢。
作为东方诗人,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经传开,便在中国引起不小的轰动,翻译介绍泰戈尔的诗歌成为时尚。
当时有影响的刊物都刊登了他的作品,而且从1920至1925期间,泰戈尔的重要著作几乎都有了中译本或节译本。1924年,泰戈尔应徐志摩的邀请访问中国。
初至上海,后访问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太原、武汉等地。泰戈尔在北京期间深得梁启超、徐志摩等人盛赞。还会见了满清末代皇帝溥仪。
泰戈尔在溥仪的陪同下,先参观了紫禁城的后半部,皇宫那气势恢宏的建筑,富丽堂皇的装饰与陈设,让泰戈尔深感震惊。
泰戈尔最后游览的是御花园,溥仪就在这里设宴款待了泰戈尔。宴会之后,溥仪和泰戈尔在御花园四神祠前合影。期间溥仪与泰戈尔亲切交谈,谈到佛教从印度传来,对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及中印之间的友谊,为了表示对泰戈尔的尊重,溥仪特地让人用内务府刚采购的寿山芙蓉石为泰戈尔雕刻一件弥勒论道的寿山芙蓉石雕作为国礼送给泰戈尔。
后来在泰戈尔的文章里回忆进紫禁城会见溥仪的情况时说:“北京的皇宫真是太神秘,也太美丽了!真是不虚此行。”这件寿山芙蓉石雕也成为见证这两大文明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
后来,由于泰戈尔晚年的过分奢华的生活和乐善好施,到1846年他客死伦敦时,他的债务已经超过资产。消息传开,债权人蜂拥而至,闻名一时的泰戈尔公司宣告破产倒闭。这件藏品也流入街头,后在法国一家文玩店被关公翡翠玉石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