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儿峪是位于昌平区流村镇西南50华里的一个小山村,地处昌平边缘的深山区,距北京市中心70公里,交通还算便利。
狼儿峪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革命老区,现今仍保持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乡土风情。
狼儿峪村原是昌宛县政府所在地,1948年夏天,狼儿峪惨案震动了昌宛全县和整个平西解放区,给人们的教训极为深刻。为了缅怀先烈,当地政府于1996年在村口关元场院建立了高崖口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解放战争时期,狼儿峪村是中共昌宛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现在红色房屋旧址保存的完好。
狼儿峪村史博物馆里收藏的都是吕宛县革命历史图片资料,仿制的弹药箱、手榴弹、战略地图,生锈的铡刀、马鞍、风箱,历史色彩厚重的棒槌、火镰、边区票等老物件,仿如在向后人讲述着战争年代里的峥嵘岁月。狼儿峪村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是共产党员的秘密活动场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政机关和干部纷纷驻扎在这里,可以说,狼儿峪村为平西地区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说狼儿峪是大山沟里的一个很普通小村子,但据说它的名字由来却很响亮,和北宋杨门女将穆桂英有关。传说当年在与辽军对垒之际,不巧穆桂英临阵分娩,在此地诞下杨文广,为了保存杨家血脉,穆桂英将杨文广丢在荒野间并留下信物,后被一村民带回家抚养,于是这个村子有了“养儿峪”的名字,其后数百年间逐渐演化为“狼儿峪”。
也恰是因为狼儿峪这么个名字,使它错失成为皇家陵园近邻的良机。明朝年间,刘伯温给皇上朱棣选坟时来到这里,看上了这块地,就跟当地的老百姓打听,这是什么地名。老百姓告诉他这儿叫狼儿峪。当时的皇上姓朱,地名又叫狼儿峪,怕犯地名得罪皇上,就另选别处。选中了当时的十三陵。1997年合乡并镇后划归流村镇。
如今的狼儿峪四面环山,两面向水,古朴的村庄、淳朴的风俗、清新的空气、听着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吹着凉爽的山风和安然幽静的环境都会给给人带来一种世外桃源的感受,会让人有一种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狼儿峪又是个群山怀抱的小村庄,大概有三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道两旁,红砖青瓦,和蓝的天空,绿的树映衬着,仿如一幅美丽的乡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