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行走在这座以诗经为题的园子里

  • 2019-11-09 16:05:56
  • 史说河间

瀛海公园漫笔(中)苇岸水央这座以诗经文化为主题建造而成的公园,怎能没有芦苇呢?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就是诗经所赋予给她的浪漫吗?

在行船至水域中央的时候,我们意见统一着要从苇荡中穿行而过。面积不大的一片苇地,层层叠叠树立着长短不齐的茎秆,招摇而纤柔得不再富具活力。我认为,那是不可不去的地方。

行近后,停船小憩,我轻折一寸短茎捏在指间琢磨。她微弱娇小的样子着实再寻常不过了,可偏偏招人青睐而寄予感情,不然怎会勾起白居易“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的无限思念?

想起夜未央所写一首诗中的句子:我来的时候一朵苇花都没开/我走的时候所有的苇花都开败了/像一个白昼轮回了生死。”浅浅几笔,作者对芦花地描绘即多了几分哲思。原本我以为,“夜未央”仅是作者随性而起的一个略带矫情的笔名。后来才知,这亦是取自《诗经》(诗.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如此,一个爱诗之人,擅写芦苇,意境便又不同了,那是心智与作品的统一。

的确,我眼前的景象是所有芦花都开败了,像是感触到了一场白昼轮回的生死。所以,我把折下的这枚短茎装进口袋,在感受昼夜、四季、生生世世轮回的同时,还要把她夹在诗书中,压得扁扁的,凝成与字里墨香相同的味道,千年轮回,诗与蒹葭(芦苇)不还是统一载体吗?

眼前几只野鸭殷勤着游来带路,它们是城市里的稀罕物,倒成了这湖中的主人。我们在引导中划出芦苇荡,又被眼前阔大的荷叶遮住了去路。在此时节,那荷当属残荷了,只见阔叶而不见花。祖母是爱花之人,说着待到来年花开倾城的盛况,强调着争妍盛夏的预言。

或许上了年纪的老者,最喜荷花张扬艳丽的美。就像祖母喜欢家庭的嘈杂一样,清凉的意境她体会不来。我的祖母,不知“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美妙诗意,只对“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景心怀欢喜。也难怪,老人对“云中锦书”的日子期盼久了,想到“接天莲叶”便是热闹与祥和。

登瀛揽胜

登岸后,我们走曲径来到瀛海楼。

这是一处高地,只是揽胜的景观可惜未能赏到。因为登楼的路,被人牢牢把守,若想上去是要钱的。为了坚持维护这次初见,永保她在我心中最纯粹的色调,瀛海楼当然是不去也罢。

其实,又何必非登楼远眺,故作贪婪地欣赏呢?她迷人的景观,就算闭上眼睛我也能看到。于细微处寻觅新奇,想必才是游园之趣。

我看秋菊经过园丁精心裁剪,已独秀于天地之间,昂首伫立。作为花中君子,我认为,菊花该是最显娇弱的一位。试想,梅以傲骨迎霜斗雪,竹以刚直潇洒处世,兰以清香寻幽而放,唯独菊,仅以谦逊,不与群芳争列吗?想必不光是如此吧!不然就算争,又怎敌得过芍药或牡丹呢?看来不争,的确是为一种明智了。

在我即将主观臆断,以“淡泊”定义菊花品性的时候,被石缝中一棵极易忽略掉的雏菊吸引了注意。她渺小的身躯安静地躲在那里,是在瀛海楼石阶间的夹缝中,瞧是多么不起眼的位置,同样盛放着不起眼的淡黄色小花。

实在不可想象,在冷寂坚硬的石阶中,竟然会迸出生命的色彩,与太阳相映,遂展出了荧光四射的花瓣。就在那一刻,我真想砸开石头抛开地,好将这朵雏菊移植到更适宜生存的土地,或将她捧回家去精心栽培起来,把这昭示生命意义的伟大讲给众人听。

我试着几次想去伸手触碰,可转念又想“采菊东篱”着实高雅,却亦失了对生命起码得尊重。我眼前的雏菊一朵,比预想中的春花都要璀璨。相隔千年,黄巢因一时不忿挥毫写就“冲天香阵透长安”的澎湃之语,只是他不知,冲天香阵仅需一朵就够了,争与不争,在度量中权衡,便是菊花傲然不屈、恬然自处的高尚品质。若真“登瀛揽胜”,未必会有此等感悟领会得深刻,这大概就是游玩的真谛,在寻觅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

幽隐雅乐

绕瀛海楼向南,见一处典雅古建,白墙青瓦的房舍,三面环水。白墙代表文明,那青瓦又是极其高贵的颜色。行路之上,落木萧萧,致使新栽的植被显得尤为突兀,像是争相道说着各自移居此地之前的沧桑。

那种幽静,恰如是在这萧瑟中缔结出来的,然后交汇于有限的空间内,得以被触动和感知的人,才会是我。像是经历一场小小恋爱,我笃信恋情的存在,是得以被对方了解,能够彼此成全。而心中的静,恰是“幽隐雅乐”所给予的引导,就是在情感与现实纵横交织间,得以体会,得以平复,是我看它静如己心,还是它视我旁若无物,只有这样,幽而为隐,雅而为乐的妙谛才丰富起来。想必心烦气躁之人,断然体会不到这种美。

这里的风景,缀以小桥流水的神韵,自然不逊于南国风光。当然美中不足之处也是有的,只是觉得装饰太过精致,便不觉显露俗艳之色,倒不如索性放养上几只家禽,任他肆意啼鸣,自生自灭。静与动,辅成一气方为大静,同于闹市而隐方为大隐般。所以若有禽畜,当可算作此地点睛之笔的。

想至此,着实令我感到惆怅。也自知,这里仅供人消遣自娱,又怎会贴切到对游客意识形态的满足?于是我不禁感叹:“这要是我的园子该有多好啊!”而婶在一旁笑答:“又不是生在古代,你还心存这种奢望。”

其实,我所谓地拥有,是想要复现鸡犬相闻的那种生气,不然回忆书写此处,提笔也多是清冷。退而求其次,哪怕是植上几棵桂树也好啊,若落英缤纷,有幸被桂香包围,那浓馥古朴的香味扑鼻而来,侵润肺中,想象此情此景若能化意为诗,想必也定是后人捧书执笔可圈可点的妙语佳句,于诵吟中,当是越古千年而神往的寻幽之地了。(未完待续)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