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北京】跟着主持人量步东交民巷,回看京华烟云

  • 2019-11-07 10:01:33
  • 文旅北京

东交民巷  北京最长的  胡同 。

提起北京胡同很多人的印象便是灰墙青瓦,古院民居但北京城这条最长的胡同却不是这样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向东这条看似宁静而普通的小街展现给我们的却是西洋建筑比肩而立向过往的人们诉说她不同寻常的历史......

作为北京城里最长的一条胡同东交民巷有着规模较大、数量众多的西洋建筑群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了难以抹去的印记今天,就随文旅君的脚步一起探秘北京胡同之东交民巷东交民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中部,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止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全长大约1.6公里,如果加上西交民巷便足有3公里之长。

东交民巷的由来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因地处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故而得名江米巷。明朝永乐年间,东交民巷开始成为中央衙署聚集地。后来,清政府又为其增添了对外交往中心的职能。清朝雍正年间,位于此地的俄罗斯馆正式成为专用,开启了在东交民巷内设立一国使者专属驻地的先河。真正为东交民巷带来转折的,是1901年签署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自此,各国除了扩建使馆外,还设立邮局、银行、饭店、官邸等机构。1921年前后,东交民巷形成了全新的欧式街区。

斗转星移,如今绿树成荫的街巷早已替代了庚子年的硝烟战火为了警醒后人勿忘国耻市政府对东交民巷的历史风貌进行了整体保护

下面,我们“时空穿越”结合老照片看看东交民巷地区(含台基厂、正义路)尚且保存的部分历史遗迹历史遗迹的前世今生漫步老建筑中感受凝固的历史。

日本公使馆

日本公使馆旧址是东交民巷地区现存最早建筑物,也是这一地区在19世纪建造的建筑物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新划定东交民巷使馆区后,日本公使馆移入位于正义路的新馆,旧馆改作它用。

英国公使馆

日本公使馆的对面,是曾经的英国公使馆,这是外国在京建立的第一个使馆。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国租用了东交民巷北、御河西岸的醇亲王府(康熙帝七子胤祐的府邸),被义和团摧毁了部分平房后进行扩建。

法国公使馆《北京条约》中清廷允许法国在北京设立公使馆。最初法方看上了位于东交民巷内的肃王府,经协商后,把公使馆安在景崇府内。

1900年6月,法国使馆建筑部分被焚毁。之后,法国公使馆范围扩建。现存的原建筑有大门、汉白玉中央喷水池和四栋配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意大利公使馆

意大利公使馆旧址位于现在的台基厂大街,公使馆设立于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被毁后进行扩建。现存原办公楼、教堂、官邸等几处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荷兰公使馆

早在同治年间,荷兰便在京设立了公使馆,其老馆位置在东交民巷西段路南的巾帽胡同内。今天看到的荷兰公使馆旧址是被毁后在原址以东重建的。现存大门和楼房两栋,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奥匈公使馆

 奥匈帝国是1867年至1918年间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的联盟。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公使馆代办阿尔·冯·纳色恩买下北邻长安街、西临台基厂约12800平方米的地产,建成奥匈帝国公使馆。被毁后进行扩建,如今奥匈公使馆的大门和主楼还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基厂头条 

奥匈公使馆旧址位于今天的台基厂头条,清朝末年,由于总税务司办公地点在此,便以其负责人“罗伯特·赫德”的名字将其命名为“赫德路”。如今在台基厂头条西口北墙上当年“赫德路”的标示牌依旧保存,记录了东交民巷地区的百年沧桑!

美国公使馆

 美国公使馆最早设在东交民巷路南,与俄国使馆隔街相对。其西面为华俄道胜银行和荷兰公使馆。后搬迁形成了使馆在东部,兵营在西部的格局!现有大门、主楼和四座官邸保存。当年美国公使馆内官邸旧影除了使馆官邸,为了方便在此居住的外国人,东交民巷地区还建有银行、饭店、医院、邮局、教堂等配套服务设施。

正金银行

正金银行1880年创办于日本横滨,清光绪九年(1883年)在上海设分行,宣统二年(1910年)在北京东交民巷兴建了正金银行北京支行大楼。这是一座两层西洋古典式建筑,由于地处转角地段因而平面呈“L”型,现在正金银行旧址已辟为“法官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历史上与正金银行隔街相对的便是著名的“六国饭店”。在过去,正金银行和六国饭店可以说是东交民巷的标志性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六国饭店在重新装修时不慎失火焚毁,现在正义路北口路东的“华风宾馆”就是在昔日六国饭店的部分原址上修建的。

圣米厄尔天主堂

圣米厄尔天主堂始建于1901年,落成于1904年,创建者是法国传教士高司铎,后又由法国人斩利国扩建形成最终的格局,这也是外国人在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堂。教堂位于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大街交叉路口东北处,为哥特式风格,最初只供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使用,后来附近参加教会的中国人也可进去祈祷。解放后这里曾一度成为小学校,1986年重新修整恢复宗教活动。

法国邮政局

1900年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时期,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联军设置的防御工事宁静平和代替了硝烟战火法国邮政局旧址位于东交民巷路北侧,毗邻法国公使馆。建筑主体为单层砖木结构的西洋建筑形式,坐北朝南,正面墙体东西两侧各开一门,并砌有六扇连续拱券式大窗。整座建筑除了大门的门廊有所改变外,其余保存尚好。

作为北京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显得格外厚重宁静如今,这里矗立着各种历史建筑正记录着近代中华民族由屈辱变强大的过程

  • 编辑:李寒露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