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北路漫步时总能被众多银行旧址吸引目光~
自清朝末期,这里就因金融业而繁盛起来,每一座建筑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盐业银行旧址位于和平区赤峰道12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
该建筑建于1926年,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建筑,设有地下室。
洋楼外观
入口两侧采用爱奥尼式巨柱支撑,檐部阁楼使用方柱,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特征。不过设计师沈理源先生也将中国传统装饰手法融入其中,中西建筑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例如在建筑外墙上就多处可见传统“回”字纹样。
墙面主体为水刷石饰面,以大量精美雕刻作装饰,开窗形式多样。整座建筑气势宏伟,装饰丰富,线脚细腻,室内装饰同样富丽堂皇。
建筑平面近似矩形,采用三段式构图。一层为科林斯柱廊的八角形营业厅,高大宽敞。厅顶装饰华丽,原图案为“蓝天凤凰满天星”,曾以黄金等材料镶嵌,现图案为现代绘制。营业厅中央设有雕工精湛的云母柜台和大理石座椅,四周矗立多根花岗石柱。
二层设会议厅、宴会厅等;三层有球房、休息室及宿舍;地下室有金库、保管库等。
建筑内房间开阔,大多彼此相通。多处保留了原先的木质地板与大理石地面,其中地面的石材样式丰富,色彩斑斓。
大门多为拱券形,拱顶还有栎树树叶的雕刻,诸如此类的细节装饰体现在多处,细心观察的话总能有惊喜的发现。
在一、二层楼梯转角处的窗户上,各有一面由比利时彩色玻璃拼成的彩绘,刻画的是“盐滩晒盐”场面,图案精美,色彩亮丽。
比较容易忽略的是入口处上方的装饰,不规则图案的彩绘更具抽象现代感。
盐业银行溯源
盐业银行是中国近代银行发展史上著名的“北四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和中南银行)之一,也是”北四行“中成立最早的银行,实力雄厚,是近代中国商业银行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整个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缩影。
你知道吗?解放前的盐业银行天津分行还藏有一件宫廷奇珍,那就是乾隆为庆贺自己八十大寿而铸造的金编钟。
金编钟,清乾隆,架高350厘米,宽340厘米;钟高23.8厘米,直径16.1厘米。
编钟是清代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中的重要乐器。十六枚为一虡(音巨,指悬挂编钟的木架),阴阳各八,外型和尺寸均相同。
此套编钟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铸造的,共用黄金13,600多两。
民国时期,原清廷为置办末代皇帝溥仪的婚礼,将此物抵押给盐业银行北京总行,因丧失还款能力,后归属盐业银行。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领事打探到金编钟已运至天津。为安全起见,盐业银行天津分行经理陈亦侯联合天津四行储蓄会经理胡仲文,先一步行动,将金编钟转移至四行储蓄会的地下仓库,并以八吨烟煤覆盖,这才得以瞒天过海。
解放后,胡仲文代表盐业银行将金编钟献给国家,使这一珍宝在故宫展出。
因建筑目前的功能使然,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是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内部拍照还需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