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北京长大,对于北京的景点和文物古迹都淡然了,究其原因在于对每个景点和文物古迹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每次都是走马观花,或者匆匆闪过。
全国现存的“金刚宝座塔”共有6座,今天我就谈谈北京的碧云寺金刚宝座,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
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
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相传为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始称碧云庵。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马监太监于经曾在寺后营建生圹,对寺进行扩建,并改碧云庵为碧云寺,后魏忠贤亦在此营建生圹,重修碧云寺,但二人均获罪未能葬于此地。
至清乾隆年间,又对寺进行大规模修建,除对原有殿宇重加修葺外,复于乾隆十三年(1748),按西僧所贡奉的图样建金刚宝座塔,还新建行宫和罗汉堂。此次修葺对寺原有建筑改动不大,寺之殿宇仍因明之遗构。
碧云寺是北京西山风景区中最雄伟壮丽的古老寺院之一,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位于香山东麓碧云寺内后院,金刚宝座塔坐落于中轴线上的地势最高点。碧云寺金刚宝座塔高34.7米,分搭基、宝座、塔身三部分。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两侧有石雕护栏。塔身全部为琢磨过的汉白三石砌成,四边还雕刻有藏传喇嘛教的传统佛像。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石匾额,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这座塔在我国同类的十馀座塔中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年代较早,样式最秀美,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碧云寺金刚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金刚宝座塔。此塔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
这座塔共有塔尖11座,实属罕见;在不同的角度,拍摄金刚宝座塔,感觉非常壮观。香山东麓碧云寺内, 便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金刚宝座塔。此塔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1957年,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进行修缮,对外开放,成为西山著名旅游景点。1983年,将颐和园东门外因拓宽马路而委弃路旁的孙中山画像纪念碑,移建寺内金刚宝座塔前空地上。
金刚宝座塔是汉白玉雕刻的高台及五座宝塔,石塔满布浮雕,有大小佛像、天王力士、龙凤狮象和流云纹饰,雕刻细致,形象生动,是乾隆朝不可多得的石雕杰作。塔身建于高台正中,为一方形台座,南面正中有拱券门,门内两侧有石梯,座顶上分立五座塔,而中央那座大塔又有四座小塔环绕,形成了小型金刚宝座塔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五座塔均为十三层密檐方塔,佛塔的基座为须弥座,塔肚四周刻有佛像,塔肚之上是用十三层相轮组成的塔身,最后为铜质塔顶。在中央大塔的四面都设有佛龛,龛中各雕刻一尊浮雕式的结跏趺坐佛像,每尊佛的两侧,各立有一尊菩萨像,他们就是佛经中记载的辅助释迦牟尼进行教化众生的八位大菩萨。佛像背后浮雕缠枝忍冬藤图案,菩萨身后浮雕缠枝莲花图案,形态优美而生动。在铜塔顶中央铸有八卦,四周垂以花缦,塔顶上又立一上塔,上有眼光门,门内有一座佛,作为整个塔的塔刹。从塔座到塔身,满饰浮雕图案,各式佛像、天王力士、龙凤狮象和各种动物图案、云纹浮雕等,种类繁多,布局细密,刻工精致,是曼陀罗的一种变体。整座金刚宝座塔的建筑形式虽传自印度,但又结合了我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是清代极盛时期的佛教雕塑代表作,整座塔居高临下,气势磅礴,巍峨壮观。
金刚宝座塔塔院后有一古柏,昂首云天,名为九龙松,树干分为九枝,犹如九条蚊龙,树顶高约30米,树龄已有200多年。从金刚宝座塔上远眺周围景致,昆明湖、玉泉山尽收眼底,近看苍翠群山环抱碧云寺,殿宇楼阁掩映其中,南面坡上层林尽染,好一幅色彩缤纷的美景。
公共交通:乘公交318、331、360、634、714、696、698路香山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