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水畔的怀安古堡李信屯

  • 2020-06-28 13:29:17
  • 张家口悦读

李信屯,汉代即建有城堡,一直为屯军之所,清同治年间武状元黄大元的家乡。

李信屯堡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镇南部、洋河南岸、怀安天镇交界处。

李信屯旧堡原名“巨德堡”,新堡得名“李信屯”后,改称李信屯旧堡,今简称旧堡。旧堡是村民为抵御外患自建而成的,系民屯之堡,据说已有2000年历史。它位于西伺道城东南二里许,东靠山麓,西隔沙河,南凭照坡屏障,北部居高临下。旧堡呈南北向长方形,周长约一里五,高三丈,底厚一丈五尺,顶宽五尺,夯土而成。堡开南、北二门,外口敌台十一座。堡内有南北大街,俗称“一条龙”,即:南以堡外观音庙、奶奶庙、戏台为首,北以关王庙为尾,中以真武庙、龙王庙、戏台为腹,庙院中之两棵大槐树当成龙角,庙外东西各一泉井作龙眼,堡内大街两侧各有几条不规则的小巷化作龙爪。旧堡在明代中期,曾是“壮丽宏豁清幽,郭拯人烟辐杂辏,寺庙圣祠种种咸备,园圃花果叠叠堪观”的地方。

明初,因原堡狭窄,不足以众军驻扎,遂在真武庙圪垯以北进行了东西宽六十六步、南北长百步的扩建,同时还新建了西门。旧堡在明代中期,曾是个繁华的地方,后来因新堡建立,屡遭蒙古兵侵扰,使其逐渐衰落,仅成了聚草屯粮之堡。

李信屯新堡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弃旧建新,原因主要是旧堡人多地狭,不利大军筑守。是年宣府镇巡抚韩邦奇上书朝廷说:“李信屯,宣府咽喉也,其地两山俱尽,又与大同接境,守此不惟防遏兵冲,亦可潜消意外。”世宗皇帝接受了韩邦奇的奏疏,怀安卫指挥刘辅带人在旧堡西北二里的平阔地带选中新址,由下西路参将夏呆从洗马林、柴沟堡、西阳河、怀安城等地抽调3000余名军民和工匠,精心营造。由怀安卫都指挥使范瑾监理。

新堡为方形,夯土成垣,砖石包甃,周长二里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底厚三丈,顶宽二丈;堡建东门一座,称“镇安”;瓮城一座,南北长二十三步,东西内宽七步,高厚与堡墙相同;门楼一(二层,上下三间),角楼四座(二层,上下两间),城周建外口敌台七座,堡顶外沿均设雉堞垛口,是一座标准的屯堡。

建堡当年秋天,有一位姓李的将军,为抵抗敌寇的入侵,战死在当地。为了纪念他,讳其名,取其姓,在“新屯”前加了个李字,取名为“李新屯”。嘉靖十九年(1540年)秋,屯人白梃抗击蒙古军队入侵有功,被宣府镇授予“信屯梃手”称号,当地人慕其名号,始称李信屯新堡,简称李信屯。

新堡建成后,为加强堡外联系,又修筑墩台八座,路墩十九座。嘉靖四十年(1561年),兵部尚书杨博巡边后,奏请明廷,增设空心墩台七十座,加强了防御功能。

新堡的街道,辟为一街、三路、六道巷,共分32个长方形居民 地。由东门到西城墙脚,为主街;北城顶玉皇庙坡至南城墙根,为中路,与主街形成贯通东西南北的十字大街。官署主要设在堡城西南隅,如明代设立的驻屯守备署等。另外,东大街路北建有清同治二年(1863年)武状元黄大元状元府。状元府前树旗杆一对,门头高悬匾额,颇为壮观。黄大元曾任御前头等侍卫,广东总兵。

堡中寺庙颇多,位于堡北的玉皇阁建于明嘉靖年间,分上下两层,大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其余如堡中的关帝庙,东瓮城的黑龙庙,堡东南墙角的文昌阁,西大街路北的西大寺,堡西南的城隍庙、弥勒寺、龙王庙、火神庙,堡西北的大士庙、三官庙、水官庙、罗汉庙等,均属清代所建。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立怀安卫后,堡内的驻防武官和士兵,均由怀安卫指挥使派遣。一般由一名卫指挥副职率领,士兵700余人。新堡建立后,朝廷始设守备一员,把总两员,统辖官军743名,并在堡南开辟了教场。同时为了加强报警,在堡外四野的各个烽墩上都配备了官军,一般每墩军人五名,夜不收三名。每年两班,上班从二月初起,到七月底;下班由八月初一起,至次年正月止。此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初,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怀安卫为怀安县后,边塞安定,此地的官员、兵士多数裁减。李信屯兵减屯空,政府开始从旧堡、“菜园路”和天镇的永嘉堡迁民来此定居。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该堡实有居民140户,1006人。

今天旧堡与新堡同在,连同四野遗存的烽墩、古堡李信屯,依稀可见昔日要塞的景象。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